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初唐名将刘弘基生平简介

导读:刘弘基--(582-650年) 雍州池阳(今陕西泾阳)人父亲刘升 , 隋朝时任河州刺史 。弘基少年时落拓不羁 , 与一些轻浮子弟和任侠交往 , 不谋家产 , 依赖父亲的名声当了一名右勋侍 。
生平简介
隋炀帝连年发动征讨高丽的战 , 强令全国青年按时服兵役 , 并且规定服役的兵员一律自备戎装 。刘弘基家庭贫穷 , 买不起军用衣履 , 因此没有随部队出发 , 而是单独行动追赶部队 。当他走到汾阳(今山西宝鼎)时 , 知道到辽东指定的地点还很遥远 , 无论怎样赶路也是迟到 , 军法规定迟到即斩 。他想不出别的办法 , 便与住在同一旅店的一个屠夫一同杀牛卖肉 , 以此为生 。他的身份传到县吏的耳里 , 於是被捕 , 囚禁在当地的监狱里 , 一年后花钱赎了出来 。但他生计无著 , 到处流浪 , 当了一阵盗马贼 , 虽然解决了眼前的衣食问题 , 但他觉得终不是长远之计 。
投靠李渊
弘基到了太原之时 , 李渊正在太原招兵买马 , 於是他投到李渊门下 。他看到李世民气度不凡 , 待人接物的言行间处处流露出雄心壮志 , 他感到由衷的钦佩和向往 , 於是真心实意地做事 , 主动接近李世民 , 因此深受重用 , 出门时两人并排骑马 。回府中则同睡同起 。李渊举兵起义时 , 弘基与长孙无忌招募回二千多人 。当时隋朝派驻太原的官员王威、高君雅准备制裁李渊 , 李渊便请弘基与顺德埋伏於官厅的屏风後面 , 将王、高二人擒拿、斩首 。此後弘基跟随李世民 , 攻克西河(今山西汾州) 。起义军到达贾胡堡时 , 与隋将宋老生交锋 , 击退宋老生之後又进攻霍邑(今山西霍邑县) 。这时宋老生又率军出城抗拒 。双方摆开阵势 , 拿出决战的勇气 , 一经接触便是凶狠的拼杀 。李世民亲自出阵 , 刘弘基紧随左右 , 几个回合之後 , 宋老生招架不住 , 拨马回头便走 , 刘弘基穷追不舍 , 把宋老生迫到断崖边 , 宋老生立即下马逃跑 , 可惜最後亦因无路可逃而跳崖自尽 。刘弘基取回他的首级後顺利进占霍邑 , 拜为右光禄大夫 。
起义军打到河东(今山西蒲州镇)时 , 刘弘基带领一千人先渡黄河 , 攻克冯翊(今陕西大荔镇) , 被任为渭北道大使 , 授权他主持所在地区的军事 , 抓著战机 , 主动进攻 。弘基以殷开山为副将 , 向西扩展 , 占据了扶风(今陕西岐州)一带 , 兵员增至六万人 , 於是南下渡过渭水 , 屯兵於长安老城 , 对隋都长安造成直接的威胁 , 因此声威大振 。刘弘基在金光门编整队伍 , 以其雄壮的军威展示於天下 。隋将卫文升遣兵来战 , 弘基予以迎头痛击 , 生擒了一千多人并获马数百匹 。这时候李渊还在别的战场 , 而刘弘基所率领的军队先挺进隋都 , 首战告捷 。李渊十分高兴 , 赐马二十匹 。攻克长安以後 , 他功记第一 。
平定局势
李渊建国初年 , 国内既有隋朝统治阶层的残馀势力 , 又有称霸一方的武装割据 , 还有农民起义军 。他们都拥兵据城 , 不少首领都自称皇帝 , 努力对外扩张 , 至少也力图保守原有的辖地 。这种局面正为英雄豪杰提供了用武之地 。胸怀一统天下大志的李世民亲自带兵 , 四出征伐 。刘弘基作为李世民的左右手马不停蹄 , 身不离鞍始终追随著李世民 。先在扶风一带攻打薛举 , 初战得胜利後乘胜追击 , 一直到陇山(今陕西陇县西北)才返回来 。弘基拜为加领都督 , 封为河间郡公 。其後又追随世民向东进攻洛阳 , 在璎珞门外与敌军展开激战 , 获胜後全军凯旋而归 , 刘弘基殿後 。隋大将段达、张志率兵在三王陵列阵挑战 , 弘基一面派人与前队连络 , 一面组织兵力予以反击 , 结果打败了段、张二人 。武德元年(618年) , 拜为右骁卫大将 , 并宣布以元老功臣的资格 , 今後如果犯法免其一次死罪 。而後挥军西进 , 再次加兵於薛举 , 这时世民因病留在高[土庶]城 , 弘基与刘文静等领兵兵在浅水原与薛举交锋 , 结果官军失利 , 八大总管都吃了败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