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吉田松阴:决定了甲午战争命运的日本思想家

清国战败刺激了日本人
萩市是山口县北部的一座小城,这里留存着从幕府末期到明治维新时期长州藩志士们的诸多历史遗迹,松阴神社就是其中之一 。
松阴神社的四周,有一圈黛青色的山影 。神社前那一个昂然挺立的“鸟居”——一种类似于中国牌坊的日式建筑,通常屹立在通向神社的大道上 。“鸟居”的侧面,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写着:“明治维新胎动之地”,既然是“胎动”,就必然是隐秘的,穿过一片幽黑的树林,才能看见那隐秘的“胎心”——吉田松阴当年的村塾 。那是一间传统的和式民居,旁边立着一块石碑,写着:“史迹 松下村塾” 。
松下村塾的一部分门扇开着,我想象着吉田松阴在这里教学的样子,那时他刚刚从幕府的监狱里出来,坐在“讲义室”里,面对着一些求知的目光,讲述物理、化学这些新鲜的知识 。有穿堂风吹过,拂动着他身上的和服,他的心情一定是舒畅的 。
中(清)英刚刚开始交战,日本幕府就开始有意识地搜集战争的情报,要求清国来的商人必须提供清国的信息,这些信息被称为“风说书” 。幕府政权根据这些来路不同、说法各异的“风说书”,将鸦片战争的详细过程一点点地拼合成形 。
此外,流传到日本的清国书籍也成为幕府了解鸦片战争的重要信息源,这些书包括《夷匪犯境闻见录》、《乍浦集咏》等 。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日本人还自己撰写、出版了一些介绍鸦片战争的著作,其中有一本名叫《海外新话》,书中详细描述了林则徐在广东禁烟的过程,以及双方在广东、定海、镇海、乍浦、吴淞、镇江等地交战的场面 。作者枫江钓人(岭田枫江的笔名)在书前的序诗中写:“海国要务在知彼,预备严整恃有待”[1],透露出大难将至的紧张感 。有意思的是,这本书由于没有得到幕府政权的出版许可,因而被列为禁书不准发行,作者岭田枫江也被捕入狱,就连为此书绘制插图的画家也被关进监狱,冤死狱中;而这部日本当时急切需要的著作,却在幕府内部悄然流传……
清国战败的消息,让日本的志士张大了吃惊的嘴巴 。以中国之力量,在西方面前都挺不过几个回合,轮到日本,恐怕连交手的资格都没有 。这些日本志士中,就有吉田松阴 。
吉田松阴是受到了鸦片战争的刺激,才开始决定放弃他少年时曾经学习过的传统的山鹿流兵法 。大清帝国在鸦片战争的一败涂地让他看傻了眼,这位十岁时就向藩主毛利敬亲讲解《武教全书》战术篇的天才少年,已经痛切地认识到他学习的战法完全是一堆垃圾,无论是武士刀砍,还是骑兵冲锋,都只能是给西方人的枪炮充当炮灰 。他学习成绩优异,但那跟零分没有区别,一切必须推倒重来 。
他想随“黑船”去美国学习
果然,13年后美国人兵临城下,这一事件日本人叫“黑船事件” 。对“黑船事件”的经过,我在《盛世的疼痛——中国历史中的蝴蝶效应》一书中有如下描述: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准将率领的4艘军舰,也就是日本人所说的“黑船”,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门户——上海完成编队,直指日本江户湾[2]的浦贺港的 。与鸦片战争不同的是,美国舰队没有开炮,因为这个弹丸小国实在是不禁一打,也就没有必要开炮,佩里在给日本幕府的国书中傲慢地说:“你们可以选择战争,但胜利无疑属于美国 。”他甚至送给幕府一面白旗,告诫他们,一旦爆发战争,他们要学会投降,简直是羞辱到家了 。只是吓唬了一下,孝明天皇就天颜大失,一筹莫展了,江户城也乱成一团,“城外大小寺院内钟声齐鸣,妇孺凄厉地哭喊,有钱人准备逃往乡间,更多的人拥进神社,击掌祷告神灵,乞求‘神风’再起,摧毁‘黑船’ 。”[3]“落后就要挨打”,终于,这个积贫积弱的岛国在西方列强的逼迫下,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