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故事之郭巨埋儿郭巨埋儿奉母的故事这真的是孝吗

二十四孝故事之郭巨埋儿?郭巨“埋儿奉母”的故事,由于入选郭居敬的《二十四孝》,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不为过 。有人认为这个故事很残忍,其实需要看你读了故事的哪个版本 。
《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儿奉母”,原文是这样的: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盍埋此子 。及掘坑三尺,得黄金一釜 。上云‘官不得龋民不得夺’ 。有诗为颂,诗曰:郭巨思供亲,埋儿为母存 。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
——就这个官方认定的故事而言,郭巨的“残忍”很难成立 。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人相食”也是正常的,让大家都活下来才是真“残忍”!
问题的关键,是郭巨一家是不是到了要抢“生死牌”的地步 。
但要寻找真实的细节,又并非易事,因为《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大都取材于刘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 。而“郭巨埋儿”更有正史支撑,《晋书》所载与之并无二致,看来郭巨确实是个好人!
东晋学者干宝《搜神记》中,也有一则“郭巨埋儿得金”的故事:“郭巨,隆虑人也,一云河内温人 。兄弟三人,早丧父 。礼毕,二弟求分 。以钱二千万 。二弟各取千万,巨独与母居客舍,夫妇佣赁,以给公养 。居有顷,妻产男 。巨念举儿妨事亲,一也;老人得食,喜分儿孙,减馔,二也 。乃于野凿地,欲埋儿,得石盖,下有黄金一釜,中有丹书,曰:‘孝子郭巨,黄金一釜,以用赐汝 。’于是名振天下 。”
两相比较,干宝至少告诉读者:郭巨是个假“贫困户”!郭巨为什么日子不好过呢?因为分家的时候,钱归了另外两个弟弟 。故事中不难看出,郭巨所在的大家庭,家风实在很恶劣:三分之二是坏人,三分之一很窝囊,兄弟三人没有一个人说,家里的钱要留一部分给母亲养老,害得最后要灭掉孙子,给老人省下口粮!
家风恶劣的家庭,居然出了感天动地的孝子,至少有点不“科学” 。有没有科学、靠谱的解释呢?
郭巨是晋代隆虑即今河南林县人,《河南民间文学集成?安阳故事卷》中,载有出自林县横水的故事:《郭巨真孝母假埋子的传说》,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郭巨兄弟三个,从小没了爹,日子穷得叮当响 。郭巨上山砍柴,上集卖柴,认识了一些响马,跟着他们打家劫舍 。响马当中,郭巨运气最好,有一次在河北成功干了一票,发了大财 。没有钱日子不好过,钱多了日子也不好过:昨天还是穷光蛋,今天荣登福布斯,不“科学”呀!
为了免于群众举报、官方问责,郭巨想出一个好主意:把这笔财换成金子,装到一个小锅里,在上边写了两行字,埋到了村外 。然后回来跟老婆唱戏,要埋儿子云云 。老婆拗不过他,只好背着娘,让儿子吃顿好饭,穿上新衣,抱着孩子跟着丈夫,来到了村头小河边 。郭巨假装刨啊刨,那锅就刨出来了,上写:“天赐郭巨,神不能占,鬼不能夺” 。夫妻二人掀开锅盖一看,里面还是一锅金子!郭巨娘闻听儿子埋孙子,一路哭喊跑了过来,见到这场面也傻眼了 。这时的郭巨乘势说:“娘,咱人穷志不短,冻死不烤灯头火,饿死不吃昧心食,这金子咱不能要 。”娘说:“傻孩子啊,这是天赐给咱的,咋能不要咧?还不赶紧谢谢老天爷 。”于是三个人一起跪下叩头,谢天谢地恩!
这件事很快传了出去,于是皇帝封郭巨为孝子 。后来,村边立了碑,修了庙,竖了牌坊,建了郭巨坟——郭巨从此名利双收 。
这则传说也不一定真实,但故事的原理倒很“科学”: 郭巨“巨额财产来历不明”顺利漂白,“白手套”都没用上一只!“先进事迹”个人需要,社会也是需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