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如何在曹操死后抢光他小妾?报复其与甄宓有染( 五 )


可是,后来事情却陡转直下 。
有一天,曹操十分高兴,吩咐设宴铜雀台,大会文武百官 。兴致渐浓,曹操遂命诸子写《铜雀台赋》 。
曹丕、曹彰等握笔在手,谋篇布局,搜肠刮肚,久久不能成篇,而曹植天生不世才具,从容自如,谈笑间笔下生花,一挥而就,曹操击节称赞 。
曹植的旷世之才令曹操惊服,在立继承人上颇费踌躇 。
身为兄长的曹丕才华不及其弟,立嗣上处处被动,形势十分不妙 。他忧心忡忡,十分苦闷地向爱妻甄氏诉说 。
可是,甄氏不仅不参与谋划,反而处处护着曹植,替曹植说话 。
她十分爱慕曹植的才华,钦佩曹植文人气质和高贵风骨,相比之下,曹丕简直如土鸡瓦狗 。
妻子不为丈夫说话,反而护着别人,做丈夫的自然不能容忍 。
曹丕大怒,便将一腔怒恨向甄氏发泄,从此夫妻冷漠,如同路人 。
曹丕得不到甄氏的关切和疼爱,便转而向姬妾郭氏诉苦 。
郭氏善解人意,体贴入微,又工于心计,处处为曹丕着想,善为谋划,曹丕由衷感激,并倾心宠爱 。
在郭氏的帮助下,曹丕赢得了立嗣之争,才子曹植及其同党遭到惨败 。
曹丕赢得了继承江山社稷的世子地位,也获得了智谋过人的爱姬郭氏,却失去了甄氏 。
甄氏认为身为兄长的曹丕才华不如亲弟,而且心胸狭窄,无容人之量和亲弟过不去……
甄氏在心里越发地蔑视曹丕,对曹丕越来越抵触 。
叔嫂陷入爱河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统率大军南下攻吴,准备一举灭亡孙权,统一天下 。
曹操宠爱的卞夫人随行 。曹丕和甄氏以及甄氏生的一儿一女也随驾南征 。
出征时,甄氏染病,不能随同前行,只好独自留在邺城 。
到第二年九月,即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大军班师回朝 。
甄氏得讯以后出城迎接 。卞夫人见到甄氏,简直不敢相信:甄氏白皙细嫩,容光焕发,更加楚楚动人 。这是只有在女人陶醉于爱河之中才会出现的情形 。这哪里像有了一儿一女的女人?更不像别离了丈夫、儿女长达数月之后应有的状态……
原来,在这段日子,曹植和甄氏这两个相互倾慕的男女无视相差十岁的差异,倾心相爱,忘情地投身爱河之中,爱得死去活来 。
甄氏因赢得了才子曹植的爱情而再次复活,容光焕发,光彩照人……
甄氏拒绝做皇后
后来,曹植在兄长的迫害下受尽苦难 。
由于不满丈夫,心疼曹植,甄洛在苦闷的心境中度着时日 。过不多久,甄洛突然死去 。
关于甄洛的死,《魏书》记载,曹丕册封甄洛为皇后,玺书三次送到,甄洛都恳辞拒绝(女人拒绝当皇后,千古历史就一遭,如果不是为了曹植,又是为了什么?) 。
当时正值盛暑,曹丕就想到秋天凉爽以后,再册封甄洛 。
时隔不久,甄洛突然在邺城去世 。
甄宓怎么死的?
关于甄宓之死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与甄洛争夺后位的郭女王(即文德郭皇后),因没有生下儿子,而利用曹睿是不足月生下来的,诬称甄宓怀孕二月才与曹丕结婚,曹睿是否为曹家的骨肉,很值得怀疑 。曹丕以此事询问甄氏,甄洛对曹丕宠爱新欢郭氏和李贵人、阴贵人等,本已十分不满,又听说此事是郭氏从中挑拨,不禁怒火中烧,不顾一切大斥曹丕对自己亲生骨肉无端怀疑,有损曹门家风,曹丕愤而于公元221年(三国魏文帝黄初二年)赐她自尽,翌年立郭氏为皇后 。
另外一种说法是因幽怨作诗而被曹丕赐死,甄宓多文才,熟知后宫典故,自然明白自己处境恶劣;但苦于远在异地,到不了丈夫面前,无可奈何,于是寄情丝于笔墨,写下了她唯一传世得作品《塘上行》 。曹丕自己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诗人,照理他应该看得出这首诗中所表现出来了妻子对他的爱怨之情 。注意首先是爱,其次才是埋怨,一个正常人看到这样的诗句应该会回忆起夫妻间的美好时刻,从而唤起旧情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曹丕读诗后勃然大怒,在即皇帝位的第二年六月,由洛阳派使者前往甄宓独居的邺城旧宫,逼她服下了毒酒 。甚至,无辜的甄洛在冤死后,尸体被“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把头发披散起来,遮住脸,用米糠塞入口中)下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