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和朱由校谁的政治水平高?明熹宗朱由校简介

魏忠贤和朱由校谁的政治水平高?在东林人眼里,魏忠贤弄权是大明最大祸害,所以他们与魏忠贤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 。俨然,在东林这群读书人眼里,一旦皇帝朱由校能亲政,皇权的合法性有了保障,大明的政局就不一样了 。
合法的皇帝天然英明——不得不说,这种想法“耿直”得有些迂腐 。
他们不了解领导朱由校是个怎样人 。从本质上讲,这是个没什么文化的半大孩子 。和社会上“有人养没人教育”的小混混区别不大 。
因为父亲从小不招爷爷(万历皇帝)待见,所以,朱由校这个皇长孙自然也常在万历皇帝的视野以外 。直到爷爷临死,他才被册立为皇太孙,有了受到正规帝师教习读书的机会 。但刚开始认识字,读了没一个月,就轮到他主持政局了 。因为他的父亲登基一个月就撒手西去,按照皇权的合法性,轮到他接班,这一年,朱由校已经16岁 。
16岁的朱由校看上去已经是一个少年了,但文化水平还比不上如今高小学生 。稀里糊涂成了一个泱泱大国的君主 。整整7年中,他的心智似乎一直没开化 。他的最大爱好,不是政治,而是玩 。
他在“从政”的七年间,不读书,不看奏章,不批军机,最爱干木工活,天天在木工房里挥汗如雨,日以继夜做自己琢磨出的小摆设,小玩具 。这样的人当皇帝,跟宋徽宗当皇帝的效果差不多,画家当不好政治家,木匠的政治才华也几乎为零 。这等于是让猴子去游泳、让鸭子去爬树 。
“业余皇帝”必然需要一个“帮闲”,帮他处理他不感兴趣的政务 。所以,魏忠贤出场了 。朱由校在将政权教给魏忠贤代管同时,将原名”魏进忠”的魏赐名“忠贤”,意在希望魏做个既忠心又能干的心腹 。可以说,是朱由校的政治无能将魏忠贤推到政治前台 。
【魏忠贤和朱由校谁的政治水平高?明熹宗朱由校简介】一个半文盲高踞于皇帝的宝座上,而另外一个纯文盲当上了皇帝的秉笔太监,替皇帝拟写朱批,怎么说起来都荒唐可笑,这却是明代中国政坛的一个事实 。
对于半文盲的朱由校来说,没读过书的魏忠贤比那些认死理、不知变通的迂腐东林大臣们,更值得信任,值得欣赏 。东林人有文化,不代表有能力,魏忠贤没文化,但这和没水平是两码事 。
说到魏忠贤不识字闹出的笑话,历史段子比比皆是 。譬如相声《连升三级》,说魏忠贤把人家骂他的对联高悬寿堂之上 。这些段子听起来有趣,但未必是事实 。段子里的魏忠贤过于被贬低了 。魏忠贤是个文盲不假,但决不是个糊涂蛋 。他替皇帝当了七年“主笔”,岂能是个糊涂蛋?其实在替皇帝处理政务时,魏忠贤还是有自己一套的 。
那么,文盲魏忠贤是怎么处理文件、批阅奏折的呢?在他看来,最重要的不是识字,而是主见 。他是个很有主意的、处事果决的宦海老手 。至于文字,在他眼里那只不过是工具,让别人当好了 。魏忠贤让别人替他讲解奏折,把艰深的古文翻成浅显的白话,然后,把他要说的话再让人译成文言,用朱笔书写在奏折上 。一道道自高无上的“圣旨”就这样载入明帝国的史册 。
由此可以看出,政治流氓比起政治小混混,还是有着领先一截的特长 。魏忠贤是有一定的政治能力的,至少政治水平高于小混混朱由校 。由他代行皇权,或许是读书人东林大臣的政治噩梦,但于国于民,并不比低能的皇帝危害大多少 。这也是很多被东林人排斥的大臣依附他,他打败东林人后,阉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对他个人崇拜潮、为他兴建庙宇、与孔圣人并列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些趋炎附势之徒里,不能排除有的人是发自内心地崇拜“九千岁”的政治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