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之子曹丕曹植爱上同一位美女?曹丕是好皇帝吗

【曹操之子曹丕曹植爱上同一位美女?曹丕是好皇帝吗】【曹丕有一点没给后人留下好印象 。那就是接班成为家长与国君后,对弟弟曹植的逼迫与威胁 。譬如命令曹植七步成诗,不能按时交出作业就重罚 。曹植苦不堪言,忍不住借机大吐苦水:“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豁出去了,把家庭纠纷曝光于天下 。此诗也把嫉恨弟弟才华的曹丕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其实,曹丕报复曹植是有前因的,他俩为继承权确有过明争暗斗 。】
曹操之子曹丕是好皇帝吗?
曹操不仅是留下了绝唱的诗人,还培养出诗的传人,他的两个宝贝儿子:曹丕与曹植,都是诗文俱佳的才子 。曹操对历史的贡献大,对文学史的贡献也不小 。“三曹”的父子组合,跟宋朝苏洵,苏轼,苏辙的“三苏”一样,是文坛佳话 。曹操是诗人,他全家都是诗人 。帝王之家成为诗人之家,曹家令人叹为观止,真是华丽的家族 。
电影《铜雀台》以曹操之死落幕 。片尾打出的字幕注明,曹操死后八个月,曹丕就废黜了汉献帝,自己登上帝位,成为曹魏的开国皇帝 。看来他出手比他老爹还果断,直奔主题,闪亮登场,把大汉的名号彻底丢进垃圾堆,使历史不再暧昧,翻开全新的一页 。事实上曹丕还是给汉献帝留了点面子,只是逼迫他“禅让”,因而顺理成章地代汉自立 。
《铜雀台》里的情节,为曹丕后来的称帝埋下伏笔 。即使父王健在之时,曹丕已野心勃勃地预谋充满诱惑力的未来,甚至勾引汉献帝的伏后时许诺日后封其为自己的皇后 。不知《铜雀台》对曹丕野心家形象的塑造是否有失夸张?也许真实的曹丕内心更为贪婪呢 。故人往事,谁能说得准啊 。谁能刺探出他心里怎么想的啊 。但曹丕当上皇帝,还是挺约束自己,给后人留下谦谦君子的好印象 。王勃说:“文帝富裕春秋,光应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典,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 。”张溥说:“至待山阳公以不死,礼遇汉老臣杨彪不夺其志,盛德之事,非孟德可及 。”说的是比其父曹孟德更有道德 。
曹丕去世后庙号高祖,谥为文皇帝 。还真不是瞎吹的 。不信你百度一下其简历: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建安文学代表者之一,由于文学方面的成就,而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 。曹丕的政绩有大破羌胡,平定河西,复通西域 。大家都知道其弟曹植是七步成诗的少年天才,却不知曹丕同样是“神童”,八岁就能写文章了 。
许多人认为曹操重视武功,没把写诗当回事,只是诗歌的高级票友,而曹丕才是“三国时代第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 。他的五言与乐府清绮动人,代表作《燕歌行》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开风气之先,为后来唐诗里七言盛行打下基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一曲燕歌,既像是南飞燕的依依惜别,又像在吟唱北方爱情:幽燕与河梁远隔千里的相思之苦 。
我更喜欢曹丕的《杂诗》:“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眠,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无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这曹丕也怪,虽是帝王之命,其诗却一点也不“主旋律”,毫无政治色彩,不像父王曹操那样击节高歌,却喜欢抒发思乡之忧思人之愁,显得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和他万人之上的实际生活真够分裂的 。好在他总能把内心情感表达得缠绵悱测,给读者的眼睛抹上一缕秋色,这种哀愁是中国诗歌的一大传统,至今也不过时 。作为帝王诗人,能在心底保留一个“小我”,比那些“假大空”更为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