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五大谋士盘点,无一不是卧龙凤雏之才( 三 )


唯有眼界广阔 , 乐观阳光 , 经权达变 , 算无遗策的荀攸 , 才能获得这样的评价 。
与郭嘉相比 , 荀攸与曹操其实更有默契 , 白马之战的时候 , 他们一个眼神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 然后付诸实行 , 将辎重丢弃给追兵 , 任其捡拾 , 待其阵型大乱 , 一鼓反击 , 竟斩杀了大将文丑 。须知曹操号称“非常之人 , 超世之杰” , 能与他达成默契的荀攸 , 也一定是位传奇英才 。在荀攸的战术建议之下 , 曹操在吕布、刘表、袁绍等人的战斗中屡屡获胜 。《三国志》称 , 荀攸前后策划了奇策十二条 , 只有好朋友钟繇都知道 , 后来钟繇在编纂这些奇策的时候去世了 , 于是世间也就难以流传荀攸的奇策 。然而也许正是如此 , 更令这位战术大师多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
贾诩 , 关键词:经权达变 , 长于应对 。
贾诩的关键词与荀攸的特点雷同 , 事实上他的综合评价确实不如荀攸 。毕竟这个家伙几度易主 , 而且一句话就能搅得天下天翻地覆的 。然而在几度易主的过程中 , 贾诩所展现出的“经权达变”的修为 , 又是荀攸所不及的 。正如《三国志》里所说:“权以济事” , 也就是应对事故、应对人事 。
李傕、郭汜、段煨、张绣 , 这些位土匪大爷哪个是省油的灯?然而只要贾诩一说话 , 他们保证都听话 。贾诩善于细致入微的体察说话对象的身份、处境、性格 , 采取适当说服或者应对方式 , 让对方乖乖的顺着自己的话做 。他不仅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 而且是“说什么人听什么” , 这不能不说是贾诩能够深刻抓住矛盾的本质 , 用最实际管用的说辞说服对方 , 而绝不会拘于自己的城规 。也正是这种明察秋毫、务实应变的思维方式 , 贾诩在战术上还曾经让曹操小小的尝到败果、让马超和韩遂这两个稀里糊涂的家伙一败涂地 。
贾诩长于应对 , 能够根据既有的情况找到最佳的应对方案 , 所以贾诩处事永远是被动的、低调但聪明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后期在魏国越混越好的原因 , 这种低调隐忍 , 为他的风评加了不少分 , 因而得以和二荀同列 。
需要看到 , 由于贾诩的这种思维方式 , 使得他很难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贾诩看问题往往有根有据 , 然而事务的发展往往是不可控的 , 是需要亲力亲为来引导 , 而不是因势利导而应对 , 所以虽然贾诩在战略展望方面的言论往往没有说服力 , 他一般只是说应该怎么准备打 , 而说不出来到底如何打 。尽管赤壁大战、曹丕南征两次失败 , 都从侧面说明曹氏父子没有听他贾文和是错误的 , 但也并不能说明贾诩在战略策划上有多高明 。其实说到底 , 在这点上与荀氏兄弟的差距 , 症结就在是否“知己知彼” 。中原那些人物 , 荀氏家族作为世家大族 , 那是很掌握了一些资料的 , 荀氏兄弟自然也有机会了解曹操的敌人 。但是对江东就不一样了 , 贾诩并不了解江东的情况 , 所以人家也没办法提出具体的战略 。说白了 , 对江东的攻略 , 换做二荀 , 不一定照样不行 , 但难度也会空前加大 。如此看来 , 贾诩就足以与二荀比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