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2022智能化,感知方案的终极答案是?

文丨智能相对论
作者丨陈明涛
自动驾驶行业内一直对两种路线有争论 。一个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实现路径之争,走L1到L4的渐进式路线,还是走直达L4的跨越式路线;另一个是无人驾驶的感知方案之争,选纯摄像头,还是选摄像头和各种雷达融合 。
就感知方案来说,所谓视觉与多传感器融合,不仅有“是否多加雷达”的数量问题,还有“只用摄像头到底够不够”的发展问题 。在技术逐渐成熟后,“取”和“舍”都是车企们关注的焦点 。
事实上,对于感知层硬件的取舍,新势力头部一直是行业的风向标 。毫不夸张地说,高阶智能驾驶感知层的技术方案,国外要看“特斯拉”,国内要看“蔚小理” 。
在智能驾驶排位赛中,新势力头部已经开始将高速、城区、车库的场景逐步融合,而大部分车企还在使用供应商方案,去推广L2级辅助驾驶 。显然,不可能每家车企都有足够的资金、资源和坚持,投入在漫长的智能驾驶发展之中 。
具体去看,“蔚小理”是如何选择智能驾驶感知方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智能驾驶感知方案会是一番场景?
国内看“特斯拉”,国外看“蔚小理”
如果有心关注“蔚小理”,可以发现他们各自有新车型将在今年完成上市,分别是蔚来ET7、小鹏G9、理想L9 。同时,随着理想L9将搭载自家的“理想AD Max”,三家的智能驾驶系统都已悉数登场 。先来看看各家的感知方案:
【新能源汽车2022智能化,感知方案的终极答案是?】我们先看理想L9 。根据官方消息,理想L9视觉硬件包括6颗800万像素摄像头和5颗200万像素摄像头,其中前向的两颗800万像素摄像头可实现120°的感知视角和550米的感知距离 。同时,理想L9顶置了一颗激光雷达,型号为“禾赛科技 AT128” 。
接着来看小鹏G9 。除了2颗激光雷达,小鹏G9还将配备12个高清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以及12颗超声波雷达 。并且,小鹏G9还将是首款搭载 4.0智能驾驶系统的车型 。
最后是蔚来ET7 。其所搭载的超感系统包括1个超远距高精度激光雷达“图达通猎鹰”,11个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 。
结合“蔚小理”新老车型一起看,可以得出两点:一方面,高清摄像头站“C位”,各家都在提升视觉在感知方案中所占的比例;另一方面,激光雷达成“辅助位”,如果新车型量产,将会进一步得到规模化应用 。
无论是提高摄像头还是激光雷达占比,“蔚小理”都有自己的考量 。如果把摄像头、激光雷达不计数量地做加法来形成一套感知方案,肯定会形成N种组合 。但是,感知方案的优劣并不能以数量和性能来衡量,而是车企在深思熟虑后,能否给出针对自己车型的“最优解” 。
看看“蔚小理”怎么用激光雷达的,将深有体会:
理想L9和蔚来ET7考虑激光雷达的意图很明确,需要达到和驾驶员几乎相同的视野距离 。一方面,把激光雷达装在车顶,理论上盲区少,视距更长;另一方面,两款车分别用了激光雷达禾赛AT128和图达通猎鹰,前者在已量产的车规级激光雷达中综合性能最强,拥有高局分辨率、点云数量,后者拥有领先的激光波长,用来实现更远的探测距离 。
而小鹏G9采用和P5类似的激光雷达策略,目的是解决视觉盲区问题,然后去适应多变、复杂的城区场景 。我们可以看到,激光雷达是在小鹏G9车头左右各装一个,同时选性能不用过强且性价比高的速腾聚创M1 。它承担的作用不同于理想L9和蔚来ET7,自然重要性就有差异 。
感知能力是硬件、算法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算法是否领先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车企怎么用硬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