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杀神吴起居然只是一个道德败坏的小人?( 二 )


五、争权遭忌 。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
吴起离开鲁国后,听说魏国的魏文侯很贤明,便去投奔他 。魏文侯得知吴起用兵如神,就任命他为将军,率军攻打秦国,攻克五座城邑 。魏文侯因吴起善于用兵,廉洁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拥护,就任命他为西河的守将,抗拒秦国和韩国,后来任西河郡守 。魏文侯死后,吴起继续效力于他儿子魏武侯 。魏国选相时,由于吴起威信很高,很多人都看好吴起,吴起也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这一职位非他莫属 。可是最后魏武侯却任命田文为相 。自恃功高的吴起心里很不高兴,竟然去找田文“理论”,但最终也无可奈何 。田文死后,公叔任相 。吴起心中更是不服 。吴起的盖世之功和桀骜不驯,引起了公叔的嫉妒和恐慌 。在一场精心布置的阴谋之下,魏武侯对吴起产生了怀疑,变的不信任他了 。吴起害怕魏武侯降罪,狼狈逃窜,离开魏国到楚国去了 。
六、权贵不容 。
“废公族疏远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
楚悼王平素听说吴起很能干,吴起到楚国后不久就被任为相 。“吴起变法”随之拉开序幕 。为了把楚国发展强大,也为了自己名垂青史,吴起不惜得罪权贵,砍掉了一些没用的官僚职位,废掉王公贵族的远房亲戚,省下的钱培养部队 。由于吴起的斗争对象首先是世袭贵族,所以贵族从一开始就极力反对,但由于楚悼王的支持,此次变法得以实行,楚国一度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然而怨恨吴起的楚国贵族越来越多 。前381年,楚悼王一死,吴起没有了后台,贵戚大臣们就迫不及待的围攻吴起,吴起慌不择路,趴倒在楚悼王还没凉透的尸体上,意在使作乱者有所顾忌 。但追杀吴起的楚贵族恨透了吴起,还是乱箭射杀了吴起,然后又残忍地将他的尸首车裂,“肢解于楚”,这在信仰鬼神思想的古代,是极其残忍的刑罚之一 。
在中国古代军事家和改革家的行列中,吴起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又是一个让人难以评说的人物 。作为一个人,就一般道德而言,无论如何,他都曾负有深重的道德劣迹;而做官之后,就官德来衡量,他又是无可挑剔的 。要说吴起这种人,应该属于才能大于德性那种 。司马光在评说人的才与德时,说世俗的人不懂得分辨才与德,把两者混一块儿,通称为贤 。其实才是德之辅,德是才之帅,德才兼备者是圣人,两样都缺者是愚人,德大于才者是君子,才大于德者是小人 。这么说,吴起似乎得算个小人 。
平心而论,春秋战国的两位著名兵家孙吴,比著述孙胜于吴,比武功则吴过于孙 。后世史家和将领往往尊孙武而轻吴起,恰是不单爱才,又要重德 。纵观千年的统军征战经验,军界公认仁、信、智、勇、严兼备,方具名将之风 。古时虽有“谋大事者不拘小节”的辩辞,但“孝”、“德”从不属“小节”,这也是共识 。为将帅者欲服众,仍需重个人操守,必须全方位塑造良好素质 。吴起虽在史册上留下供后人赞叹的武功,其为争功利不择手段之举,却应视为古代兵家遗产中的糟粕 。著名史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吴起的最后结论便是——“以刻暴少恩亡其躯 。悲夫!”观其一生,诚如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