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最早提出和亲建议的人是谁?

导读:纵观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历史 , 从汉唐到明清 , 很多王朝的统治阶级都采取了“和亲”政策 , 把皇家公主、郡主甚至妃子 , 远嫁到千里之外的其他藩国 , 借以缓和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 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 , 并在一段时期内保持国内的发展和稳定 。汉朝昭君出西塞、唐朝文成入吐蕃、清朝和硕嫁准葛尔 , 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和亲”事件 。尽管这些“和亲”大多出于被迫 , 有的成功 , 有的失败 , 但“和亲”作为一种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 往往被统治者不断使用 , 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大多数“和亲”都会有一定成果 , 或可以暂时推迟战争的爆发 , 或可以表示对对方的友好和笼络 , 客观上又能促进和亲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和交流 。
所谓“和亲” , 是指两个对立民族停止战争 , 捐弃仇怨 , 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形态 , 而是经由两个民族的政治、军事当局协商并用正式条约(口头或文字)规定了的一种民族关系形态 。
据史书记载 , 早在周襄王(公元前651年——619年)时期 , 襄王欲伐郑 , 故娶狄女为王后 , 与戎狄兵共伐郑 。这是历史上较早出现的“和亲”事件 。但这次“和亲”事件 , 是国与国之间的一种婚姻联盟 , 不是两国之间为了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而不得不采取的不情愿的政治交易 ,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 算不上真正的“和亲” 。
中国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和亲”出现在西汉刘邦时代 。自秦朝以来 , 匈奴一直困扰着华夏的西北边关 。
到了西汉初期匈奴问题更是西汉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的重大问题 。公元前200年 , 韩王信(不是韩信)反叛 , 投靠匈奴 , 联合攻汉 。汉高祖刘邦一怒之下 , 想通过武力解决 , 结果在平城(今山西大同)中了匈奴的埋伏 , 被困白登山七天七夜 , 多亏了陈平用奇计才解了围 。面对异常严峻的战争形势和咄咄逼人的匈奴军队 , 兵败后的刘邦无计可施 , 只得向大臣们征求意见 。鉴于当时的实际情况 , 关内侯刘敬向刘邦提出了与匈奴“和亲”的意见 , 并陈述了理由 。他说:“汉朝天下刚刚平定 , 士兵们疲惫不堪 , 对匈奴是不能用武力制服的 。匈奴单于冒顿杀了他的父亲自己做了君主 , 他凭武力树威势 , 是不能用仁义道德说服的 , 只能够从长计议 , 让他的子孙后代臣服汉朝 。陛下如果能把皇后生的大公主嫁给冒顿作妻子 , 给他送上丰厚的礼物 , 粗野的外族人一定爱慕而把大公主作正妻 , 生下的儿子必定是太子 , 将来接替君位 。冒顿在位 , 当然是汉朝的女婿;他死了 , 他汉朝外孙就是君主 。哪曾听说外孙子敢同外祖父分庭抗礼的呢?这样军队可以不出战便使匈奴逐渐臣服了 。”
刘邦接受了刘敬提出的关于“和亲”的长远之计 , 便要送大公主去匈奴 。吕后得知后日夜哭哭啼啼 , 对刘邦说:“我这一辈子只有太子和一个女儿 , 怎么忍心把她抛掉远嫁匈奴去!”于是刘邦便找了个宫女冒名大公主嫁给冒顿君主作妻子 , 同时派遣刘敬前往与匈奴订立议和联姻盟约 。“和亲”政策由此得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