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崇祯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

朱由检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后世称为崇祯帝 。与其他朝代的末世君主不同,他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算得上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 。奈何此时的大明王朝已是积重难返,最终在内忧外患下崇祯只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让后人叹息不已 。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崇祯究竟是明君还是昏君?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他是如何坐上皇位的 。
历史上,崇祯继位可以说就是一个意外 。天启七年,木匠皇帝朱由校到西苑游船,乘小舟去深水处泛荡漾时被一阵狂风刮到水里,差点被淹死 。因惊吓落下了病根,身体每况愈下 。饮用了尚书霍维华进献的“仙药”几个月后,渐浑身水肿,卧床不起 。没过多久便一命呜呼,朱由校没有子嗣,所以把王位传给他 。
所以从当皇帝这事上,崇祯皇帝朱由检可能没有什么心理准备,压根就没想过 。这就造成一个问题,他想当一个好皇帝,但是他却不具备一个好皇帝应有的性格 。崇祯的天赋算不上优秀,也没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只能靠后天的勤奋去弥补,想在实践中摸索一条救国之路,可惜时局给不了他那么多时间 。
我们要了解崇祯皇帝,就必须了解他执政时期所面对的主要敌人:其一明末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其二为崛起的大清,其三为农民起义军,其四是崇祯自己 。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崇祯的执政生涯都干了些什么 。
第一,铲除阉党,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伊始,就是大力清除阉党 。在整个过程中,崇祯皇帝朱由检所展现出来的隐忍与果断确实非同凡响,他先是麻痹魏忠贤及其党羽,在魏忠贤试探性地递交辞呈时,果断回绝,夸赞魏忠贤对朝廷贡献巨大,哥哥天启皇帝叮嘱他要信任魏忠贤 。这是让魏忠贤万万没想的,魏忠贤误以为崇祯皇帝依然会像天启皇帝一样宠幸他,于是就此打消了图谋不轨的念头 。
接着,崇祯抓准时机先后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客印月及兵部尚书崔呈秀,夺回兵权,使魏忠贤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经此一事,大臣们纷纷弹劾阉党集团,崇祯看准时机,借着海盐县的贡生钱佳徴弹劾魏忠贤十大罪状的时机,一纸诏书贬魏忠贤凤阳守陵,旋之下令逮治 。在其自缢而死后,下令磔尸于河间 。
此后,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至此,贪污受贿、玩弄权术、祸国殃民,还阴谋造反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 。但崇祯过早过快的铲除魏忠贤集团,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崇祯时代的政治平衡被打破 。
第二,重启东林党,东林党起于万历年间,最初是一群充满理想,心怀天下,以匡扶社稷为己任的士大夫建立了东林书院,向天下传递着自己的政治理想,痛斥时局的昏暗,朝廷的腐败 。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 。
明熹宗时期东林党人开放言路指责朝政,触动大太监魏忠贤,魏忠贤开馆纂修《三朝要典》,在霍维华的基础上纂辑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有关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大案的档案资料,打击东林党,同时造编《东林点将录》等文件上报朝廷,天启五年的时候明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 。天启六年,东林书院被拆毁 。东林党人也遭到打击,杨涟、左光斗等许多著名的东林党人都遭到杀害,东林党人在朝堂之上已经失去话语权,活着的东林当人也只剩一些阿谀奉承、明哲保身之辈 。
一直到了天启七年,崇祯帝即位,魏忠贤被流放南直隶凤阳府,东林党人余人才免遭魏忠贤的打击 。等到魏忠贤余党基本被肃清的崇祯二年,崇祯皇帝下令为东林党人恢复名誉,并下诏修复东林书院,自此,东林党算是重新被启用,在朝堂之上重新占据主导地位 。而这里我所说的东林党,是指崇祯铲除阉党之后的以东林党为首的整个文官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