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崇祯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 三 )


第六,错失南迁,在争论是否弃地守京的朝会退后,大臣李明睿为崇祯献上南迁之计 。他认为即使弃地也难保北京安危 。这个计策在当时而言确是上策,崇祯心里也是赞同的 。在李自成攻克宁武,明军一败涂地,京城岌岌可危时 。李明睿又在朝堂上奏请南迁,崇祯当即征求大臣们的意见,没料想,左都御史李邦华竟说:皇上应该 镇守京师,让太子南下江南 。崇祯帝见自己的计划被打乱,便将太子南迁之事训斥一番,南迁之事作罢 。
结果朝堂之上,众位朝臣展开了唇枪舌剑的争论 。一派主张弃地守京,另一派主张绝不弃地,双方僵持不下,不欢而散,命吴三桂入京勤王的提议也就这样被搁置下来 。
随后的崇祯皇帝下了“入京勤王”的圣旨,等待各路大军前来护驾 。但是,此后的几天,勤王军队始终没到,大顺军却像潮水一般涌来 。这时,李明睿又来紧急求见崇祯帝,劝他尽快南迁 。结果朝堂之上众大臣各怀心事地一言不发 。正在尴尬无奈之时,前方传来保定失陷的消息 。南迁之路被掐断,往南逃跑的可能性很小了,再议南迁之策,已是不可能实现的了 。崇祯帝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里凉透,彻底绝望 。3月28日,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自缢身亡 。
那么我们现在来捋一捋,崇祯皇帝到底是明是昏 。
细数崇祯的执政生涯,可以说崇祯是个非常勤政的君主,但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兴亡,和君主是否勤政没有直接关系 。作为一名君主关键还是要会用人,要善于发现贤臣,更要善于用贤臣,信任贤臣,大胆的放权于贤臣,让贤臣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 。从此处看来,崇祯用人有着他致命的缺陷——用人多疑,急功近利,有恩不欲归下,有过全盘托出 。
因为不相信文武百官,崇祯频繁地调整官吏,17年间他竟然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领兵的大元更不用说,稍有不慎就是性命不保 。他狭隘的用人,造成国家人才匮乏,有心报国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请缨效命 。可以说崇祯的性格决定了他的用人,而他的用人又决定了大明的兴衰 。
崇祯不是明君,因为他本身不是一个能力挽狂澜的皇帝,他是一位有着太多小聪明而缺乏全局考虑和管理的皇帝,他急躁轻信、急功近利、情绪上容易大起大落,刚愎自用,待人处事喜怒无常!在崇祯看来,民众败者为贼寇,官员败者为罪臣 。永远正确的只有他天子崇祯 。这一任性猜疑和多变的性格,造成了无数个可堪任用的杰出将领朝夕之间身首异处、命丧黄泉!而可用的人当然也越来越少 。
同样,崇祯皇帝也不是不是一个昏君,因为他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试图重现明皇朝当年辉煌景象,他确实为了朱明王朝奋斗终生,尽了他能尽的力 。只能说崇祯是一位时运不济的皇帝,“非亡国之君,当亡国之运” 。
【揭秘:崇祯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