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各国如此混乱,其根源是什么

【按语:春秋时期,中国经历了几百年的混乱,才最终统一 。除了春秋五霸以外,还有无数数不清的小国家,不仅各国之间战争不断,各国内部也频繁产生内战 。春秋各国内战不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贵族的难题
中国的贵族政治,最典型的是西周到春秋这五百多年时间 。西周具体什么样,史书记载太少 。到春秋的三百年里,就很没秩序了,各国贵族内战不断 。
为什么?说到根子上,就是个人口增长问题 。古代一夫多妻,国君娶的女人太多,大老婆小老婆一大堆,自然生的儿子也多 。大儿子——严格来说,是嫡长子,继承父亲的位置,这没问题,剩下的公子们怎么办?也得分一块封邑,让他们有个世袭产业 。
这样,一个国家里面,就分出了好多国君后代家族,那时叫“公族” 。这些公子公孙们又是娶一堆老婆,生一堆孩子,大夫的嫡长子固然要继承一块封地,其他的儿子也不能喝西北风,还得从老父亲的家产里面划分一块 。
土地是有上限的,总人口的增长速度也非常非常慢 。贵族人口的增长,却是“几何级数”,连着翻番,总有分不过来的时候,这就要争、要抢,日子就不太平了 。
就说鲁国 。“三桓”的始祖,是当今鲁昭公的七世祖——鲁桓公的三个儿子,也就是鲁庄公的三个兄弟:季友,叔牙,庆父 。从第一代人以来,这三个家族就世代主持鲁国政权,成了世袭的寡头家族,国君逐渐成了徒有虚名的象征 。这样积累下去,就有问题:
第一,鲁庄公和他以后的历代国君,都会生不少儿子,也都要当大夫,繁衍成公族 。跟“三桓”家族比,我们可以叫他们“新贵族”,因为他们分出来得晚 。这些新贵族怎么办?贵族们要的无非是两样:地产和官爵 。三桓的族长世代当权,土地也基本让他们分完了,新贵族们就有意见 。
第二,不光有新贵族,还有比三桓资历更老的老贵族 。他们是更老的国君传下来的,有些在三桓出现以前曾很有势力,后来被三桓家族排挤到了一边,这些后人也有怨气 。有个比三桓早两辈的臧孙氏,开始那两辈比较显赫,三桓垄断朝政后,还给臧孙家保留了一点份额,所以这个家族的族长,世袭鲁国的大司寇 。此外还有很多家,没有臧孙家这种运气,怨气就很大了 。
第三,三桓家族创立后,各自的人丁也在繁衍 。历代的嫡长子都是族长,代表本家族掌权,但一代代的支庶子弟,繁衍越来越多,他们想占封地、当官,机会很有限 。例如孟孙家,阳虎这样的支庶子弟,日子就不好过,自己家族里没发展机会,只能去给季氏打工 。
第四,这些新老贵族、支庶以外,还有一群人野心更大,就是当朝国君的公子们 。在他们看来,你们三桓家族不过始祖那一辈是公子,现在传了这么多代,跟我们血统早疏远了 。我们是当朝国君的儿子,相当于你们的始祖,以后也要立家传世的 。你们把什么都垄断了,我们、我们的后人怎么办?
当时不光鲁国这样,别的国家都是如此 。
像郑国,到春秋后期,是由郑穆公的七个儿子形成的家族—“七穆”,世代垄断了政权 。
孔子的老家宋国更热闹 。开国以来,哪代国君都有一批公子繁衍成公族,都按国君谥号称呼,像武族、穆族、戴族、庄族、桓族,分别是宋武公、穆公、戴公、庄公、桓公的公子家族,经常打得一塌糊涂 。
别的中原国家,没有鲁、郑、宋这么整齐,也都是个位数的几个寡头家庭垄断政权,他们往往是既有比较新的,也有比较老的公族 。唯一比较特殊的是北方超级大国——晋国,他们有一套奇怪的国策,不许重用公族,到春秋后期世代掌权的寡头,是几个和国君不同宗的大贵族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