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各国如此混乱,其根源是什么( 三 )


通过解读经史文献,《孔子大历史》再现了孔子在寡头世袭政治游戏规则中沉浮的一生,对孔子的生活世界进行了人类学乃至影视视觉层面的还原 。
借孔子看春秋,全景展现早期华夏贵族社会风貌
在《孔子大历史》中,李硕不仅叙写了孔子生动的人生经历,还以孔子的一生为缩影,全面展现出春秋时期贵族社会的风貌 。孔子可谓了解春秋贵族社会的最佳个案 。因为他是诸子百家里,历史记载最详尽、相关资料最多的一位 。而他所处的时代,贵族制度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他的一生正好展示了贵族社会如何走向没落,春秋如何走向战国的过程 。春秋战国加起来近六百年历史,孔子正处在大变革的枢纽位置 。
故而,以孔子的一生为线,《孔子大历史》穿插了各种春秋贵族时代的历史知识,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完整的时代画卷 。在《孔子大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贵族的等级制度与权利义务,贵族所遵守的礼仪习俗,贵族从小接受的教育和他们的“必修课”,宴会、射礼等贵族的生活状态,各国之间或明或暗的“游戏规则”,各国的政治状况与权力角逐,甚至各国贵族的奇闻轶事 。同时,孔子足迹所至,包括了很多国家,在书中,这些国家各自的特点与面貌,我们也得以一窥:三大家族与国君冲突不断的鲁国、东方的强国齐国、混乱不堪的卫国、西方的霸主晋国、夹在大国之间的小角色陈国和蔡国、南方的“蛮夷”楚国、此消彼长的吴国与越国……
品味贵族时代风貌,追寻古代政治文明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春秋贵族世袭政治别具一格,它是西周封建制的延伸和失控,与战国开端的君主集权制、官僚制、编户齐民模式截然不同 。春秋中后期的列国,世代垄断朝政的寡头格局形成 。所谓世卿世大夫,鲁有三桓,郑有七穆,晋有六卿……故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 。”在这样的大变革时代,国君与寡头、贵族与平民的关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寡头世袭政治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孔子大历史》在展现春秋贵族社会的风貌与特色的同时,也探讨了贵族政治存在的难题及其转变趋势,勾勒出了中国古代早期文明的发展与流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