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奸还是滥杀?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的真相

大明十七帝中,奠定基业,一生励精图治的朱元璋,却历来有个公认的评语:残暴 。这个评语,自然来自于其执政一生,大肆屠戮开国功臣的历史,民间评书里“炮打功臣楼”的说法纵使夸张,不夸张的确是至洪武末期,群星荟萃的大明开国功臣们大多获罪身死,“虎兔死,走狗烹”的真实史实 。所以在各类评书演义,乃至影视作品中,这位开创一代盛世,文武功业骄人的大有为之君,多是阴狠毒辣,冷酷无情,残忍暴虐的“暴君”形象 。
而时下也有许多替朱元璋“翻案”的说法,认定朱元璋在位时期屠杀功臣的行为,乃是“重手肃贪”,屠杀的结果,是带来了大明朝的“吏治清明” 。而遭到屠杀的“功臣”们,则一个个被贴上了“横行不法”的标签,“暴君”朱元璋,俨然成为不徇私情,铁面无私,重手惩奸的“正面”人物 。
是惩奸肃贪,还是屠戮无辜,功过是非,还是从历史的真实记录里找答案吧 。
说“惩奸”,自然要说到洪武时代,开国功臣的种种劣迹,这些,恰是之前关于朱元璋的研究中,素来注意不多的 。
说“劣迹”,就要结合一下在朱元璋草创时期,刘伯温为进献的“九恶论” 。论中的斑斑劣迹,皆是农民起义军常有,出身“农民起义”的朱元璋麾下各路将领,也自然无法避免,因此才有了后来朱元璋打天下时“定军规”,以严刑峻法重手整治 。待到大明开元建国后,众功臣皆封爵赐禄,各个荣宠无比,但毕竟“本性难移”,和平年代的“温柔乡”里,种种劣行的死灰复燃,也是历史上真实的史实 。
仅举几个例子:永嘉侯朱亮祖,史载“所为多不法”,洪武十三年出镇广东时,接受当地恶霸贿赂,贪占民财,在受到番禺知县道同劝阻后,竟怀恨在心上奏章诬陷道同,导致这位在当地颇有名望的清官被朱元璋赐死,酿成冤案 。淮安侯华云龙,总兵北平时竟霸占元丞相脱脱府邸,并收纳前元宫廷器物,封建时代,这是“大不敬”之罪 。延安侯唐胜宗,征战时期就多次“掠人妻女” 。镇守广西龙州时又曾“敲诈番人” 。吉安侯陆仲亨,“铁面御史”韩宜可曾弹劾他镇守临清时“巧取豪夺,侵占民田” 。后来更成为胡惟庸心腹,助其构陷排斥异己 。定远侯王弼,御史齐鲁曾弹劾他“好敛财,侵占国税”,结果遭其报复,罢官回乡……
位极人臣的“国公”们也不例外,劣迹最多的当属后来“胡蓝案”的主角,“凉国公”蓝玉,素来据功骄横,在各处“蓄田养子奴”,其名下收养养子千人,皆仰仗其势,在民间横行不法,比如曾在山东聊城侵占民田千亩,聊城巡按御史汤俊上门质问,竟被他乱鞭打走,平定云南时,劫掠昆明府库,掠夺大量珍宝,后来平定北元时,“私占财宝驮马无算”,甚至奸污了北元太子妃 。班师回朝时,更下令属下将士强攻边关,“破关而入,士卒死亡数十” 。
由此可见,在大明开国之后,功臣宿将们的不法行为,确为明王朝曾经发生的事实 。对于朱元璋来说,这事关龙位是否稳固的问题,自然要格外重视 。
当然,在诸多“劣行”中,也有许多功臣居功不自傲,奉公守法如一,留下了千古美谈 。
其中最著名的自然是开国武将之首,“徐国公”徐达,虽位极人臣,却谦逊如初,时常训诫子女“不得倚势凌弱,败坏门风” 。统兵数年,军规森严,严令“有违令扰民,必戮以殉” 。南征北战时,从不趁势劫掠,“和平年代”更为官清廉,经济上不贪不占,其墓志铭上“妇女无所爱,财报无所取” 。诚为公允 。“曹国公”李文忠也不差,与徐达一样,他治军严格,爱兵如子并严禁扰民,身为朱元璋外甥,在朱元璋猜忌功臣,几次削夺他兵权仅授闲职时,皆毫无怨言,“恂恂若儒者” 。可谓是与世无争 。另一位“堪称朱元璋“发小”的信国公汤和也不差,在北平,延安,山西等地练兵守备,招募逃荒流民,后来又出巡山东,浙江,防备倭寇,历年来勤勤恳恳毫无懈怠 。恰如明时文臣茹太素所说:“承平之世不失勤恳本色者,信国公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