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奸还是滥杀?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的真相( 四 )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献控告蓝玉谋反,继而大狱再兴,平定云南的颖国公傅友德,平定东北的宋国公冯胜,捕鱼儿海战役中蓝玉的副将王弼,均相继被株,连带被杀的又达一万五千人,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的主角,尽是沙场功勋卓著的“名帅”们,而在蓝玉伏诛后的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朱元璋再次改组“五军都督府”,位高权重的“大都督”们仅剩空衔,国家兵马后勤调度管理大权,从此牢牢掌控在皇帝直接操纵的“兵部” 。所以探究“蓝玉案”,有说蓝玉“跋扈”招祸,有说是因朱标之死,朱元璋担心“太孙”朱允文难以掌控局面,故而提前为他扫清障碍 。但根本原因,却还在“躬览庶政”四个字 。
而在洪武朝这场持续二十年的血雨腥风中保存下来的功臣,方法也各有不同,徐达过世比较早(洪武十五年去世),汤和常年在外守备,特别是身担东南沿海“防倭”大任 。常遇春英年早逝,但其子常茂也被控多有“不法”,但最终被安置在龙州留得一命 。纵览他们能够明哲保身的原因,除了人品正派,善举不断外,其实就是四个字:听话,不争 。
而在后人论起朱元璋屠戮功臣的恶劣后果时,无不提到他死后的靖难之役,普遍的观点是:正是因为朱元璋屠戮功臣,导致朱棣起兵时,建文帝朱允文面临无兵可用的局面 。然而事实是,朱元璋并未预见到朱棣会举兵叛乱,却也为朱允文留下了国家有战乱时,可堪信任的能将:耿炳文 。他的作用,我们独立开篇讲 。
大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大明开国洪武皇帝朱元璋过世,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尸骨未寒,即迎来一场席卷北中国的血雨腥风:靖难之役 。
【惩奸还是滥杀?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