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长


小腿长

文章插图
小腿长小腿长(leg length,M56/lower leg length):从胫骨点(ti)至内踝点(sph)的垂直距离 。
【小腿长】採用间接测量的方法,等于胫骨点高减去内踝高 。
大腿长是股骨长,股骨是人体最粗最长的长骨 。小腿有两长骨,即胫骨和腓骨,通常小腿长指胫骨长,也有文献指腓骨长 。国人股骨长于胫骨7-10cm,只有胫骨长加上足高后(即胫骨点高),才能接近或超过股骨的长度 。而人类的(胫骨长/股骨长)×100平均只有80多 。
运动实践已证明,小腿相对较长有利于运动,(小腿长A/身高)×100指数、(小腿长A/下肢长B)×100指数、[(下肢长B-小腿长A)/小腿长A]×100指数在田径运动的径赛和跨跃项目的选材上较为重要 。
Crural指数=(胫骨长/股骨长)×100,指数高的人更适于参加跳的运动,几乎所有跳跃的动物都有非常高的Crural指数,如跳兔、袋鼠、跳鼠等 。
基本介绍中文名:小腿长
外文名:leg length,M56/lower leg length
相关概念:胫骨点高,大腿长,全腿长(腿长)
Crural指数:(胫骨长/股骨长)×100
定义小腿有两长骨,即胫骨和腓骨,通常小腿长指胫骨长,也有文献指腓骨长 。
小腿长

文章插图
GB/T 3975-1983《人体测量术语》 、GB/T 5703-1985《人体测量方法》 、GB/T 5703-1999《用于技术设计的人体测量基础项目》 中,小腿长定义为“从胫骨点(ti)至内踝点(sph)的直线距离” 。GB/T 5703-2010《用于技术设计的人体测量基础项目》 中,小腿长定义为“从胫骨点(ti)至内踝点(sph)的垂直距离” 。如图所示,胫腓骨影像,其中轴线并非完全垂直于地面 。因此,垂直距离略小于直线距离 。活体测量活体测量可以进行大样本量的研究,但受软组织厚度和体表标誌不确定等因素影响,试验结果相较于骨骼标本测量不够精确 。
小腿长

文章插图
胫侧(内侧)(1)胫骨点高①胫骨点/胫骨上点(tibiale,ti):胫骨内侧髁的内侧缘上最高的一点 。令被测者弯曲膝部,在膝部髌韧带的内侧,探得股胫两骨之间的凹窝,再以手指触摸胫骨内侧髁上缘,则很易确定此测点 。胫骨点高(tibial height,M15):胫骨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用人体测高仪测量 。②使用仪器:带滑动触角的钢板直尺 。
小腿长

文章插图
测量方法:受试者站立、左腿抬起、屈膝将脚踩于凳上,全脚掌贴于凳面,小腿与凳面垂直 。钢板尺垂直立于测量腿内侧凳面上,测量者蹲于测量腿的右侧,测量左胫骨内侧髁上缘(即膝关节内侧关节缝)至凳面的垂直距离 。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注意事项:胫骨内上髁上缘点要正确 。测试者用左手拇指外侧,自受试者髌腱内侧沿膝关节缝向内侧触摸,即可摸準测量点 。小腿要与地面垂直,钢板尺要与胫骨平行 。(2)内踝高①内踝点/内踝下点(sphyrion,sph):胫骨内踝尖端最向下方的一点 。
小腿长

文章插图
踝骨内侧(胫侧)的最远端,而不是解剖位置的最内侧点 。内踝高(height of foot,M16):内踝下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用直脚规测量 。②受试者取立姿,测量者採取下蹲姿势,将直脚规置于受试者右脚内踝一侧,移动尺框,使活动量脚端点与内踝点相接触,测量从内踝点至地面的垂距 。(3)小腿长(胫骨长)小腿长(胫骨长)是从胫骨点(ti)至内踝点(sph)的垂直距离;採用间接测量的方法,等于胫骨点高减去内踝高 。腓侧(外侧)(1)腓骨头高腓骨头点(caput fibulae point(简称cf)):腓骨头向外最突出的点 。腓骨头高(caput fibulae height):腓骨头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用人体测高仪测量 。(2)外踝高外踝点(malleolus fibulae point(简称mf)):腓骨外踝的下端点 。外踝高(sphyrion fibulare height):外踝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用直脚规或测足高仪测量 。用直脚规测量时,测量方法同内踝下点高 。(3)小腿长(腓骨长)小腿长(腓骨长)是从腓骨头点(cf)至外踝点(mf)的垂直距离;採用间接测量的方法,等于腓骨头高减去外踝高 。骨骼测量骨骼测量的方法直观有效,但受到尸体来源的限制 ,无法进行大样本的研究。同时,尸体骨骼标本在保存过程中发生的磨损及变形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导致误差增大 。胫骨不同的外文文献,对胫骨长的测量有所不同 。根据《人体测量手册》、《人体测量方法》,从大到小依次为胫骨最大长、胫骨外侧髁踝长、胫骨两髁长、胫骨内侧髁踝长、胫骨髁踝长、胫骨生理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