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长( 二 )


小腿长

文章插图
《人体测量手册》描述的几种胫骨长(1)胫骨最大长(true maximum length of the tibia,M1a):胫骨髁间隆起最高点至内踝尖端之间的直线距离 。用测骨盘测量 。如图所示,将胫骨后面向下置于测骨盘上,内踝尖端抵住横壁,用角板抵住髁间隆起,将胫骨上端上下左右移动,以测得最大长度 。
小腿长

文章插图
胫骨最大长的测量以下测量(2)—(5)髁间隆凸(intercondylare minence(spines))不计在内,但包括内踝尖端(medial malleolus):(2)胫骨全长/胫骨外侧髁踝长(Ganze L?nge der Tibia,Laterale Kondylen-Malleolenl?nge der Tibia,M1):胫骨外侧髁上面的最高点至内踝尖端的距离 。用测骨盘测量 。
小腿长

文章插图
胫骨外侧髁踝长的测量如图所示,将胫骨后面向下置测骨盘上,骨的长轴应与测骨盘的纵壁平行,内踝尖端抵住横壁,用角板抵住外侧髁上面的最高点 。注:在不少外文文献中(如Trotter and Gleser's),tibia maximum length (TML)其实指的是胫骨外侧髁踝长(tibia lateral condyle-malleolar length),而非真正的胫骨最大长(tibia true maximum length(TTL) ),如图所示:
小腿长

文章插图
A为Trotter定义的tibia maximum length(3)胫骨长/胫骨内侧髁踝长(L?nge der Tibia,Mediale Kondylen-Malleolenl?nge der Tibia,M1b):胫骨内侧髁上关节面的内侧缘中点至内踝尖端的距离 。用圆桿直脚规测量 。胫骨内侧髁踝长小于胫骨外侧髁踝长 。(4)胫骨两髁长(bicondylar length):如图所示,用横壁带有椭圆孔的测骨盆测量,将胫骨髁间隆起放入孔内,两髁的外围部分抵住横壁,用角板抵住内踝下端使骨的长轴与直壁平行 。
小腿长

文章插图
胫骨两髁长的测量胫骨两髁长相当于胫骨外侧髁踝长和胫骨内侧髁踝长的平均值,通常小于胫骨外侧髁踝长 。(5)胫骨髁踝长(condylo-malleolar length of tibia):胫骨内侧髁上关节面最深点至内踝尖端的距离 。用弯脚规测量 。以下测量(6)髁间隆凸和内踝尖端都不计在内:(6)胫骨功能长/胫骨生理长(physiological length of the tibia,M2):胫骨上关节面(通常用内侧髁关节面)最深点至下关节面最深点之间的距离 。用弯脚规测量 。腓骨(1)腓骨最大长(maximum length,M1):腓骨头最高点至外踝最低点之间的距离,用测骨盘测量 。
小腿长

文章插图
(2)腓骨头外踝长(madiale eapitulo-malleolen-l?nge der fibula):腓骨头最高点至外踝关节面最低点之间的距离,用测骨盘测量 。相关概念(1)下肢全长/下肢长:髂前上棘点高减去适当数值 。全腿长/腿长:髂前上棘点高减去内踝下点高所得数值之96% 。大腿长:髂前上棘点高减去胫骨上点高所得数值之93% 。胫骨上点高/胫骨点高/小腿长A:胫骨点(ti)至地面的垂距 。内踝下点高/内踝点高/内踝高/足高:内踝下点(sph)至地面的垂距 。(下肢全长=全腿长+内踝高;全腿长=大腿长+小腿长;胫骨点高=小腿长+内踝高)(2)腓骨头高:从腓骨头点(cf)至地面的垂距 。外踝高:从外踝点(mf)至地面的垂距 。(3)大转子点高/大转子高/下肢长B:从大转子点(tro)至地面的垂距 。(4)膝高:从膑骨中点(pc)至地面的垂距 。(5)坐姿膝高/坐姿髌骨上缘高:从膑骨上方的大腿上表面至地面的垂距 。小腿加足高/腘高/坐位高/坐面高:膝弯屈成直角,从搁足面至膝弯屈处大腿下表面的垂距 。(在体育测量中,小腿加足高指的是胫骨点高,大于腘高/坐位高(坐面高)) 。大小腿长相关指数大小腿长度指数在中文文献中,该指数用于活体测量 。大小腿长度指数(femoro-tibial index)=(小腿长/大腿长)×100由于大腿顶端难以找到确定的测点,所以不易进行精确的测量,股骨头顶端虽是一个较好的起点,但探寻困难且不易準确 。因此,人类学工作者根据研究结果,常套用髂前上棘点或耻骨联合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减去胫骨点高,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以求得大腿长的近似值 。大腿长=(髂前上棘点高-胫骨上点高)×93%,小腿长=胫骨上点高-内踝下点高 。Crural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