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芝( 二 )


曹瑞芝

文章插图
汾河提出问题认为:“山西之水利 , 省南有八大堰 , 省北有三大渠 , 可称中国历来水利上之大成绩 , ”但要有大的发展 , 急需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 即:(1)“兴办水利感受之困难 , 如省政府对于用水 , 无规定之水法 , 争讼起来 , 审判官无水法可依 , 人民用水毫无限制 , 强者得以霸占水利”;(2)“山西之水利缺点甚多 , 如水源之调查 , 水量之记录等等 , 都付缺如 , 虽有人起而研究 , 亦无复从” , 而造成“坐失水源 , 殊可惜也”;(3)“山西已有之水利 , 类皆自然水利” , 而目前开发自然水利之条件“已将告竭 , 此后欲再继续进行 , 舍科学水利其谁归” 。在此基础上 , 曹瑞芝对山西发展水利提出四项具体计画:“(1)制定水法;(2)调查水源;(3)量水(水文观测);(4)试验(灌溉与盐硷地改良)” 。并明确提出 , “利用科学方法 , 以促进水利之发展 , 实是山西之根本办法” 。编制设计任务书第二次是在1946-1949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 , 曹瑞芝率重庆国民政府水利部第224勘测设计队回到山西 , 对黄河龙门水库发电工程进行查勘 , 并编制设计任务书;对晋南龙子祠、霍泉渠、通利渠等古老灌溉工程进行了考察 , 提出利用现代技术改建扩建这些工程的科学方案 。水利局总工程师第三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1953年 , 曹瑞芝接受山西省人民政府邀请 , 回到太原 , 出任山西省政府委员和山西省水利局总工程师 。他虽年逾花甲 , 但壮心不已 。1950年在全省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 , 即提出兴修黄河龙门水库水电站的建议 , 引起与会同志的极大关注 。从1949年到1952年 , 他率领水利技术人员 , 先后对汾河、滹沱河、涑水河、潇河等主要河道进行了调查 , 并对这些河道的治理和全省水利的发展 , 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规划方案 。在全省主要河系设立了多处水文和雨量站 。在他的主持下 , 成功地建成了滹沱河、潇河两座现代化的大型灌溉工程;同时还对霍泉、南垣、鼓水、汾河等八大冬堰古老灌溉工程 , 进行了现代化技术改造;使全省万亩以上的自流灌区由11 处增加到29处 , 有效灌溉面积由296万亩(19.73万公顷)增加到609万亩(40.6万公顷) 。在他的倡导下 , 临汾地区设立了山西最早的灌溉试验站 。他还从全盘考虑 , 积极筹办农村水电建设 , 在省水利局设立了水利机械研究室和水利机械修造厂 , 研究和製造农村水力水电建设所需要的机械设备 。在此基础上 , 1956 年洪洞县明姜水电站建成投产 , 很快在全省推广 , 到20世纪50 年代末小水电站发展到129处 。1960年农业部在洪洞县召开了全国11个省(市)的小水电会议 , 推动了全国农村水电事业的发展 。开创虹吸引黄淤田工程1927年 , 曹瑞芝到河南不久 , 鑒于黄河下游两岸水高田低 , 可利用虹吸管抽取浑水越过大堤进行淤灌 , 开始了虹吸管淤灌农田、改良土壤的工程建设 。“在黄河花园口首次安装6英寸(15.2厘米)虹吸管 , 试验出水甚旺 , 由出水处开挖渠道14里(7千米) , 经南北两索水河 , 可达贾鲁河 。”继之“又装设24英寸(61厘米)铁管八副 , 共可出水240立方英尺/秒(6.8米3/秒) , 可以灌溉沿岸5万余亩(0.33万公顷)旱地 。”1930年他出任山东省建设厅技正时 , 仍积极倡议在黄河沿岸兴修虹吸管引黄淤田工程 。“在厅长的支持和工程师褚文林等协助下 , 于1933年拟定了引黄淤田计画 , 拟建:厉城王家梨行、青城马闸子、齐河红庙、蒲台王旺庄等处虹吸管工程 , 计画淤田21.5万亩(1.43万公顷) , 需建设费301万元” 。“安设管径王家梨行及马闸子为21英寸(53.3厘米) , 红庙及尉家口为18英寸(45.7厘米) , 王旺庄为15英寸(38.1厘米)” 。“1933年11月18日 , 王家梨行工程试水成功 , 实引水0.15米3/秒 。其他三处亦先后于1934年建成 , 工程效益较为显着” 。当时山东省建设厅的报告说:“在设计之初 , 原拟放水数次 , 始有成功可睹焉 , 当马闸子验收之际 , 仅放淤十日 , 其附近淤成之地 , 可达一千余亩(66.7hm2) , 淤厚平均约七公分(7厘米) 。这段田地 , 昔为卑湿硷卤不毛之区 , 今淤成之后 , 可变沃壤 。由此可见 , 沿黄两岸全部虹吸淤灌工程之利益 , 确为救济农村之大计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