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个民族传统节日 三月三( 二 )


侗族“三月三”又名“播种节”、“讨葱节”、“花炮节” 。侗家传说 , 古时他们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 。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 , 结果误了农时 , 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 。为吸取过去的教训 , 每到三月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 , 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了 。侗族多于三月三这天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 , 故亦称“花炮节” 。瑶族
瑶族的三月三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 人们把这天取名为三月三 , 又名“乾巴节” 。每年三月三之前 , 瑶族男人都提前一个星期到老林狩猎、捕杀野兽 , 下河捞鱼摸虾 , 且烤成乾巴带回家 , 按户分配 , 共享收穫的欢乐 。妇女们上山採摘小靛叶等天然染料 , 煮水后染成红、黄、蓝、紫4种颜色的糯米饭 , 用于敬献盘古 。节日当天 , 瑶族人民放下手中的农活 , 集体休息1天 , 男人们读经书、喝酒、娱乐 , 姑娘和小伙子们则相约到寨子边的荒山上、树林里对歌、玩耍、谈情说爱 。布依族
每年的农曆三月初三 , 是贞丰、望谟等地布依族的民族传统节日 。在传统的观念中 , 为了使全寨人达到“禳灾祈福、寨子安宁、风调雨顺、五穀丰登”的目的 , 祖祖辈辈生活在北盘江畔的贞丰布依族人民在农曆三月初三这一天都要举行相应的祭祀活动 。祭山活动是布依族“三月三”的主要活动之一 。祭祀山神要在“扫寨驱邪”之后进行 。“三月三”节日的这天 , 寨里的每户 , 除了一个男家长去参加祭祀山神活动外 , 其余老少听到祭山神杀猪前鸣放的鞭炮后都要上山去“躲虫” , 也就是躲避各种虫害、灾难和瘟疫 。布依族节日“三月三” , 已经有了许多变化 , 成为布依族地区群体性的集会 , 有专门的歌舞表演 , 以及其他节日游艺活动 。畲族

中国多个民族传统节日 三月三

文章插图
三月三活动畲族以三月三为穀米的生日 , 家家吃乌米饭 。传说 , 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 , 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 , 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 , 连战连捷 。畲民为纪念此事 , 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 , 集会对歌 。在畲族民众中 , 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 。此日 , 家家宰杀牲口 , 祭祀祖先 。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天举办婚礼 。节日里还要赶舞场 , 跳起火把舞、木拍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 。同时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槓、赶野猪等畲族民间竞技 。黎族
农曆三月三是黎族人民追念祖先、喜庆新生、讚美生活、追求爱情的传统吉祥节日 。1984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和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报告 , 正式将三月初三定为海南黎族传统节日 。这天人们都要早早起床 , 妇女忙着舂山栏糯米 , 準备过节食品 , 姑娘们上山採撷染饭的树叶 , 男人们则合伙上山放狗打猎 , 下水抓鱼 。家家户户杀鸡买肉备好酒 , 姑娘们穿上盛装 , 披金戴银 , 且歌且舞 , 欢庆一年一度的三月三节 。相传三月三民间集会的活动地点曾有几次迁移 。第一次是在猕猴岭下的高滩坡 , 此处有一个宽敞的岩洞 , 洞中石头千姿百态 , 流水清澈 , 每年三月三青年男女成群结队聚会于此 , 欢歌曼舞 , 喜气洋洋 。有一次 , 正当青年们兴高采烈的时候 , 突然云聚电闪 , 滚雷震天地 , 石洞崩塌 , 洞口被堵 。尔后 , 三月三活动地点就迁到昌化江与南谣河汇聚处的长沙滩 。第三个地点是昌化江畔的燕窝岭下 , 迁来此处的说法有二:一说是因雷电劈断了长沙滩的一棵木棉树 , 一说是为了纪念黎族祖先 。日本侵略者入侵海南岛时 , 三月三的活动就搬迁到离东方乡4公里的波单坡 。三亚、保亭、陵水等地的黎族人民每逢三月三节 , 人们以猪头、米酒和饭糰为祭品 , 前往三亚落笔洞、甘什岭山洞等地祈求祖先赐平安 。通什地区黎族于农曆三月的牛日 , 在亩头家杀猪摆酒席 , 聚众敲锣打鼓 , 欢跳祭祖舞蹈 , 庆贺春天带来的福气 , 同时为未怀孕的妇女招福魂 , 祝愿来日生男育女 。20世纪80年代之后 , 其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 除了继承传统活动内容的三月三对歌 , 黎族传统体育竞赛如弓箭射击、顶槓、打陀螺、爬桿、拉乌龟等 , 各种文艺汇演以及骑牛赛跑、荡鞦韆、摔跤和跳打柴舞等娱乐活动外 , 还增加了现代歌舞、游园、书画等文艺娱乐性内容和棋类、球类、田径等体育节目 , 使三月三节庆活动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海南旅游观光文化活动 。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 , 人数有几千人甚至上万人 。土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