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什么弃*从文?是为弘扬文艺之所长

这是个老掉*的话题 , 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当然是为了拿起文艺的武器 , 唤醒国民 , 疗救国民精神上的创伤 。最著名、最流行的观点是鲁迅受了幻灯片事件的剌激 。事件的大致经过是:在日本仙台学医时一次课间放映了一部幻灯 , 描写的是在日俄战争中 , 中国人给俄国做*被日*抓来处*的场面:绑在中间的人 , 体格强壮而神情麻木;围着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 , 也同样是一些体格强壮而神情麻木的人们 。
鲁迅后来在散文《藤野先生》中回忆道:“这一学年没有完毕 , 我已经到了东京了 。因为从那一回以后 , 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 。凡是愚弱的国民 ,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 , 如何茁壮 , 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 **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务 , 是改变他们的精神 , 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 , 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 , 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也就是说鲁迅是为了用文艺来改变国民的精神才放弃学医的 。这种说法固然不错 , 但是除了这个原因 , 还有没有其他的因素在影响着鲁迅?
我们先从鲁迅到仙台学医的经历说起 , 此前鲁迅没有接触过医学 , 至少是对西医一无所知 。在此前的少年经历中 , 为治父* , 他和中医打过多年的交道 , 深受其害 , 并由此对中医始终抱着深恶痛绝的反对态度 。当初他不是为了学医而留学 , 而是为了留学而学医 。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 一是有准备有目的地去求学 , 一是为了留在国外学习一种知识技能 。至少可以这么说 , 当初鲁迅到日本还没有抱定要学医的决心 。
鲁迅选择了地处偏僻的仙台医专 , 他是当时学校中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周作人在《鲁迅的青年时代》一书中说 , “但是他却特地去挑选了远在日本东北的仙台医专 , ……还没有留学生入学 , 这是他看中了那里的唯一理由 。”至于他选择学医的原因 , 他自己解释说:“我的梦很美满 , 预备卒业回来 , 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人的疾苦 , 战争时候便去当*医……”(《呐喊;自序》)
从一个异国的学生角度 , 鲁迅在仙台感到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藤野先生 。鲁迅在《藤野先生》中回忆道:“我总还时时记起他 , 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 , 他是最使我感激 , 给我鼓励的一个 。”藤野先生在辗转听说鲁迅过世的消息后 , 写过一篇《谨忆周树人君》的文章 , 请看藤野眼中的鲁迅:
“周君上课时虽然非常认真地记笔记 , 可是从他入学时还不能充分地听、说日语的情况来看 , 学习上大概很吃力 。于是我讲完课后就留下来 , 看看周君的笔记 , 把周君漏记、记错的地方添改过来 。如果是在东京 , 周君大概会有很多留学生同胞 , 可是在仙台 , 因为只有周君一个支那人 , 想必他一定很寂寞 。可是周君并没有让人感到他寂寞 , 只记得他上课时非常努力 。
在我的记忆中周君不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 。周君在仙台医专学校总共只学习了一年 , 以后就看不到他了 。现在回忆起来好像当初周君学医就不是他内心的真正目标 。周君来日本的时候正好是日清战争以后 。尽管日清战争已过去多年 , 不幸的是那时社会上还有日本人把支那人骂为‘梳辫子和尚’ , 有说支那人坏话的风气 。所以在仙台医专学校也有这么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 , 把他当成异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