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之:为什么《长安三万里》让我感动,因为我看到了那束光啊! 高考历史之最电影推荐图片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新之】
虽然2023年的暑期档还没有结束,今天我先来和大家讲一样目前让我最惊喜的一部,那就是追光出品的动画《长安三万里》 。其实走进电影院之前,我对它不抱任何希望,然而看电影时却越看越祈祷时间慢一点,尽管这是史上最长的动画电影,但看完电影后我差不多有一周沉浸其中缓不过来 。
《长安三万里》海报(图片来源:豆瓣)
虽然追光动画讲故事的能力一直饱受诟病,但这一次,在成立十周年这个重要的时间档口,追光居然头铁地认领了地狱难度讲故事的命题作文题目:如何在2个小时的时间里,围绕“唐诗”来讲一个故事?
在两个多小时的观影中,追光给了我一个非常精彩的答案 。它选择了边塞诗人高适作为主讲人,用边塞暗夜黑云压城、逐渐迫近的一场战斗的顺时间叙事,嵌套了军帐中垂垂老矣的高适缓缓地回忆他与李白一生的际遇与交集这样一个逆时空叙事 。回忆外,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将决定安史之乱结束前夜长安的命运,回忆中则是截取了两人从青年到老年,每十年一次相遇的瞬间 。
人生漫漫,每过十年他们各自都会遇见一次长安,这座光耀万邦的伟大帝都在高适这样一个淳朴的普通青年的眼中和光芒万丈的诗仙李白是互为注解、相互成就的,在高适一遍遍往返繁华的长安与故乡的田园,李白一次次从塞北到江南的游历中,同一时空下的众多诗人也在不同的机缘巧合中与主角二人相遇 。
《长安三万里》海报(图片来源:豆瓣)
这部动画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形散而神不散”地描绘了盛唐的鲜活卷轴、串起了名垂千古的诗歌名篇,绝不是之前很多人想象的“诗词朗诵串讲”,而是把“盛唐”“唐诗”“诗人”“长安”这几个意向都表达得极为到位和深刻,而且融入了创作者站在今人的角度回望唐朝时的独到视角 。
回望唐朝,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唐朝究竟是什么样的?
“唐”在中国人心目中绝对是和“汉”并肩的分量最重的时代,我们都知道唐代表着古代中国的最高峰、代表着那个时代万里同风、万邦来朝、万象更新的中华气象,以至于今天,每一个海外的中国人聚居区都叫“唐人街” 。然而,其实一直以来“盛唐”在我们的文艺作品中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幻影 。
但是无论如何,大唐终归是中国人心中一座神秘又神圣的心灵神殿,我们对于民族的认同和自信越高,寻找和还原她的热情也就越高,这就是为什么近十几年来随着民族复兴和国潮新文化的崛起,即使在《大明宫词》中我们不得不套着莎士比亚的皮去试着还原盛唐的浪漫和叛逆,即使《刺客聂隐娘》试图跑去东洋的古建筑里去搬运他们心中的所谓“唐风”,即使《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刘嘉玲顶着武周几十年后的妆容来演绎这位女皇,但终归我们一直在执著又笨拙地寻找和追随她,并且在一次次影视实践的迭代中离她越来越近了 。
《刺客聂隐娘》剧照(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始终差了那么一口气儿 。就拿表现盛唐气象我印象最深的两部作品:《猫妖传》和《长安十二时辰》来说吧,《猫妖传》是有“神”无“形”,电影用一种华丽中带着诡异,诡异中映衬着浪漫,浪漫中却透着黑暗的独特氛围,更兼线索人物白居易那种豪迈又敏感的诗人气质,把握住了那种难以言说的唐朝气质,但无论是史实情节、服装美工还是言辞逻辑都相当离谱,最终只能算是一部余韵悠远的怪谈;
而长安十二时辰用国产剧前所未有的美学精致程度和相当还原及考究的服化道美工,第一次将长安这个千年辉煌的帝都和活跃在其中上至帝王下至乞丐都尽情呈现,然而正如“十二时辰”的创意来源——美剧《24小时》一样,它的故事依然是用现代人思维撑起的,匠气有余灵动不足的“大唐码农复仇记”,里面所有的人物都苦大仇深,打扮成地道唐朝人的模样,但却少了盛唐人特有的气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