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两登《时代》封面:美国人称他《兰花皇帝》

对于溥仪的处境 。1934年3月5日的《时代》里写道:“骑自行车是他的爱好之一 。作为一个日本的傀儡,他不敢在无人警卫下走出皇宫,于是他只好在花园里转来转去,练习车技 。”
19世纪中叶美国商人和传教士从新英格兰坐船,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他们惊讶地发现,这片离他们最远的土地上有着如此多的文化异象:男人的长辫子,女人的小脚,奇怪的戏曲服饰,繁复的礼仪和规矩……“这个新鲜、奇特的社会唤起我们同样多的好奇与贪婪,乃至最终的同情 。”100多年后,美国最权威的中国近代史学家费正清写道 。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男人们已经剪掉了辫子,女人们也扔掉了裹脚布,很多规矩被打破了,外国人成为这里规矩的制定者 。可是还有一个人,在美国人眼里是那么的“异象”,依旧是唤起他们好奇和同情的典型代表 。这个人就是溥仪,美国人叫他“亨利·溥仪” 。
【溥仪两登《时代》封面:美国人称他《兰花皇帝》】 1934年3月5日和1936年2月24日,溥仪两次登上《时代》封面 。
在1934年3月5日那篇名为《兰花皇帝》的封面文章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画了这位末代帝王在近期的异象场景:“上周,木匠已经仿照北平天坛的样子搭建了一个小复制品,以及大典时用的台阶 。还准备了雕有龙和兰花黑檀木宝座 。裁缝们在龙袍上绣上了皇家专用的黄色,宝石工匠雕琢出了如意和玉权杖 。观天象的说,到时候温度可能会低到零下20度左右,所以登基庆典要从日出后开始,一直进行到中午 。亨利要花好几个小时来穿龙袍、拜祖宗画像,然后接受*员的朝拜 。戴着蘑菇样的有红流苏的帽子、衣服鲜艳花哨的传统乐队,将演奏48面锣鼓,用玉锤敲击八根长长的硬木条,24支唢呐声音洪亮,直冲云霄 。”溥仪这是又一次要登基做皇帝了 。就像《时代》的这篇文章中写到的,“只有28岁的溥仪,对皇冠却并不陌生” 。
溥仪姓爱新觉罗,1906年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是光绪皇帝的侄子,醇亲王载沣的儿子 。1908年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在相隔一天的时间内先后*去 。不满3岁的溥仪继承帝位,次年改年号为“宣统”,由其父载沣摄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第二年的2月12日,隆裕太后被迫代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溥仪退居紫禁城中的养心殿,宣告了清王朝的灭亡和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结束 。
辛亥革命后,按袁世凯拟定的对清皇室的《优待条例》,溥仪退位后皇帝“尊号仍存不变”,“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并“暂居宫禁”,因而溥仪退位后,故宫内除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划归民国外,其余地方仍归清皇室所有 。溥仪退位后念念不忘复辟,1917年7月1日,他在张勋等人的拥戴下,宣布复辟,又一次当上了皇帝 。
在全国人民的一片讨伐声中,段祺瑞组织讨逆*讨伐张勋 。7月7日,南苑航空学校派飞机向宫中投下三枚炸弹,按照《时代》上的说法,这是中国的战争中第一次使用飞机 。宫中的太妃们有的钻到桌子底下,有的吓得惊叫,太监们更为惊慌,乱成一团 。在廊坊击败张勋的“辫子*”后,7月12日,讨逆*进入北京与张勋的*队展开战斗,张勋逃往荷兰公使馆内 。溥仪看着他的师傅和父亲替他拟好的退位诏书,失声痛哭 。这年溥仪11岁 。历时12天的张勋兵变、溥仪复辟的闹剧结束 。
可是更令这位曾经的“帝王之尊”辛酸的日子还在后面 。溥仪复辟让许多人觉得“宣统太不安分了”!留溥仪在宫中,就等于给中华民国还留着一条辫子 。旧皇宫成为复辟势力的大本营 。民国的各派势力争权掠地正忙得不可开交,哪容得这个前朝逊帝再来添乱?于是1924年11月4日,民国政府国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冯玉祥关于驱逐溥仪出宫的议案 。11月5日,正式下令将溥仪等驱逐出宫,废除帝号 。溥仪等成为中华民国普通国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