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佩衡


胡佩衡

文章插图
胡佩衡【胡佩衡】胡佩衡(1892.6—1962.3) , 谱名锡铨 , 又名衡 , 字佩衡 , 号冷庵 , 外号胡涂克图 , 以字行 , 蒙族 , 原籍河北省涿县 , 因祖辈做粮商 , 迁居北京 。先后在北平师範、私立华北大 学、北平师範大学、北平艺专任教职 , 主办过“中国山水画函授学社” , 又在北京琉璃厂创办豹文斋书画店 。历任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评议 , 华北大学教授 , 北京师範大学讲师 , 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 , 先后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画院画师兼院务委员 。
基本介绍中文名:胡佩衡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市
出生日期:1892年6月
逝世日期:1962年3月
职业:画家
人物生平1891年7月8日生于河北省涿州市 , 其父系文人 , 能书善画 , 家中亦有书画收藏 , 受其薰陶 , 胡佩衡自幼喜爱绘画 , 10余岁始学山水画 , 勤于用功 , 进步较快 。15岁后得西陵山水画家李静斋指点 , 由临摹明清画家作品入手 , 继之涉猎宋元山水 , 于吴镇、王蒙、石涛、王翚等人用功尤深 , 使他打下了深厚的笔墨功底 。同时又 与姜颖生、林纾等人往来 , 交流作品 , 切磋画艺 , 进而以传统技法对景写生 , 练习创作 , 画艺大进 。20岁后开始与北京名画家如姜颖生、林琴南、金城、陈师曾、陈半丁、萧谦中、汤定之、贺履之相往来 , 并得到他们的指导 。
胡佩衡

文章插图
1918年 , 胡佩衡加入蔡元培创办的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 , 从比利时画家盖大士学西画 。1919年被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 并受蔡元培嘱託 , 着《山水入门》 , 主编《绘学杂誌》 。这期间他还随比利时画家盖大士学习素描、油画、水彩 画和图案等 , 并逐渐将其吸收融入山水画创作中 , 由此他提出用传统方法写生 , 由写生而创作的主张 。同时 , 着文对以“四王”为代表的因循 守旧的画风 , 进行了大胆的批判 。1920年北大画法研究会更名为“造型美术研究所” , 年轻的胡佩衡被聘为导师 。同一年 , 金城、周肇祥等在北京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 , 胡佩衡成为第一批研究员(学员) , 在金城等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传统绘画 , 两年后 , 相继升为该会助教、评议 。
胡佩衡

文章插图
胡佩衡山水《松下谈古》1924年着《冷庵画诣》 , 提出“法古与创作须交相为用”的绘画主张 。1927年与金荫湖、徐燕荪、陈东湖、惠孝同等发起湖社画会 , 编辑《湖社月刊》 。1928年出版《王石谷画法抉微》 , 同年解囊为齐白石出版《齐白石画册第一集》 。1934年出版《画箑丛谈》 。其间曾连续出版《胡佩衡画存》 , 并在北京的一些大学中任教 , 同时开办个人国画函授学校 , 大力倡导、教授中国 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胡佩衡注意深入生活 , 观察揣摸自然山川的四时变幻 , 所作山水 , 笔墨娴熟 , 内容新颖 , 富有时代感 , 其作品多 写北京郊区的山水景物 , 其代表作有《西山丽景》(1952)、《野溪朝阳》、《丰沙线写生》(1953)等 。1956年赴湖南、贵州、广西等地旅行写 生 , 作画甚多 , 并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择其佳作出版《桂林写生》 。此次旅行写生使他的画风为之一变 , 以后数年所画山水 , 意境清幽 , 老笔纷 披 , 墨色浓黛 , 气势雄奇奔放 。代表作有《江上晴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