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士脱靴


力士脱靴

文章插图
力士脱靴【力士脱靴】“力士脱靴”是一个成语,来形容文人任性饮酒,不畏权贵,不受拘束 。力士指的是高力士 。出处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上《李白脱靴事》:“李白在翰林多沉饮,玄宗令撰乐词,醉不可待,以水沃之,白稍能动,索笔一挥十数章,文不加点 。后对御引足令高力士脱靴,上命小阉排出之 。”力士脱靴指狂傲不羁、蔑视权贵 。唐代贯休《古意》:“一朝力士脱靴后,玉上青蝇生一个 。”
基本介绍中文名:力士脱靴
词义:形容文人任性饮酒,不受拘束
出处:《唐国史补》
词目:成语
历史由来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两位声名煊赫、风格迥异的人物相遇于大唐首都长安宫苑 。一个是权重四海的冠军大将军渤海郡开国公内侍监首领高力士(690-762),一个是落笔摇五岳、啸傲凌王侯,独领风骚的天才诗人李白(701-762) 。他们相聚在唐明皇李隆基身边,周旋于沉香亭上和白莲池畔的清歌曼舞、美酒香花中 。这其中该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和巧妙的过招吸引人的目光、引发人的遐想,事实也果然如此 。公元742年,李白酒醉应唐皇召集前去皇宫为杨玉环作诗 。因衣着破烂,唐皇赐李白衣物 。李白因醉酒无法更换,便唤高力士为其脱靴 。高力士自视尊贵但因唐皇在前,遂应之 。此后怀恨在心,导致李白的贬谪 。相关评述请看李浚《松窗杂录》: “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 。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 。上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 。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马名)太真妃以步辇从 。诏特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部 。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歌之 。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供奉李白,立进清平调三章……龟年以歌词进 。上命梨园弟子略约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之 。太真妃持玻璃七宝杯,酌西凉葡桃酒,笑领歌词,意甚厚 。上因调玉笛以倚曲……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诸学士 。会高力士终以脱乌皮六缝(靴)为深耻 。异日,太真妃重吟前词 。力士曰:始以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 。何反拳拳如是耶?太真妃因惊曰:何翰林学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贱之甚矣 。太真妃颇深然之 。上尝三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 。” 还有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李白名播海内 。玄宗于便殿召见 。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 。上不觉忘万乘之尊 。因命纳履 。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 。力士失势,遽为脱之 。及出,上指白谓力士曰:此人固穷相 。” 这两则栩栩如生的故事,就是“高力士为李白脱靴”的原创本 。李、段皆晚唐人,晚于李白百年左右 。这些材料后被大量引用,写入正史、搬上舞台,盛传人口 。高力士的弄臣形象就是这样塑成的 。但,这是真的吗?首先《松窗杂录》所讲的时间背景——开元中——就完全不对 。“开元”共二十九年 。“中”是多少,对摺算也在十四、五年左右 。殊不知贵妃册封在开元二十四年 。开元中哪会有讚美贵妃之诗作?另李白在《代宋中丞作自荐表》亦云:“天宝初,五府交辟(推荐),名动京师 。上皇闻而悦之,召入掖庭 。”“天宝初”入京,写得明明白白,可谓铁证,足以否定“开元中”其说为非 。此外,一些与李白有亲密交往并为他编诗写序的人,如:李阳冰、魏颢以及为他作墓碣的刘全白,也都一致认为是天宝初间奉诏入京 。更值得注意的是李白在《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中说:“伏惟相公,开张徽猷,寅亮天地 。入夔龙之室,持造化之权 。安石高枕,苍生是仰” 。此文作于天宝十四年,是代宣城守赵悦写的 。这里说的杨右相,不是别人,正是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 。将杨比为夔龙(舜之贤臣夔与龙),安石(晋谢安字安石),此等夸词,皆谀言非实 。不过,却从另一侧面反证李白并不怎幺嫉恨杨氏兄妹吧 。假设真有贵妃谗逐李白之事,能这样写吗?李浚之说,不足取信,再明白不过了 。至于《酉阳杂俎》所载,则更为离奇 。试想尊贵风流、旷古一人的李隆基能为被他召来的白衣诗人李白的风采震慑和压倒而说出这样进退失据,出尔反尔的话吗?(李白名播海内 。玄宗于便殿召见 。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 。上不觉忘万乘之尊 。因命纳履 。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 。力士失势,遽为脱之 。及出,上指白谓力士曰:“此人固穷相 。”)既然不满李白的放肆,又为什幺要提拔他呢?其不合情理,一想可知 。实为文人快意编出的小说家言而已 。前人对此早有质疑 。明人钟泰华在《文苑四史》即指出“恐出自稗官小说” 。清人王琦在《李太白文集跋》中亦云:“后人深快其事(指高力士脱靴),而多为溢美之言以称之 。然核其事,太白亦安能如论者之期许哉 。”表现了一种冷静的理性思考 。历史记载高力士与李白的交往,倒有正面的记述 。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云:“天宝初,召见于金銮殿 。玄宗明皇帝降辇步迎,如见园、绮……他日泛白莲池 。公不在宴 。皇欢既洽,召公作序 。时公已被酒于翰林苑中 。仍(又)命高将军扶以登舟,优宠如是 。既而上疏请还旧山 。玄宗爱其才,或虑乘醉出入省中 。不能不言温室树(宫内秘闻),恐掇后患,惜而遂之 。”高大将军扶李白醉上龙舟,调护殷勤,这是多幺动人的情节 。范传正是李白的通家子侄 。此序真实不虚,堪称信史 。所载与李、段之小说家言竟是如此隔若霄壤 。野史上说李白写《清平乐》的时候是由杨贵妃磨墨、高力士捧靴 。在此前的宴会上,还蒙贵妃用自己的勺子餵他汤喝 。到后来,大家都说“文人无行”并从此找到典故 。相关典故高力士本姓冯,名元一,是岭南华阀大族 。其远祖冯业是南北朝时北燕国主冯弘的族子,为北魏所逼,渡海定居岭南,世为粤中豪族,其跌宕起伏的家族史极富传奇性 。其曾祖冯盎为唐初高州都督耿国公广韶等十八州总管 。祖父冯侙为潘州刺史 。父冯君衡依例世袭潘州刺史 。而为官方所不容,以擅袭父职被诛 。九岁的冯元一作为阉童由岭南招讨使李千里送到武则天身边 。因年幼交内侍高延福抚养,并改名高力士 。高力士作为行事端慎的人,一直好评如潮 。连张说、张九龄、李邕等贤相名臣都尊重有加 。这在《全唐文》诸卷中累累提及,不一而足 。燕国公张说更为其养父高延福、生父冯君衡、生母麦太夫人三撰碑铭,推许备至 。李邕亦有《谢恩命遣高将军出饯状》之文 。这样受到皇上与缙绅名臣推重的人,李白性虽豪纵,也必不至无端启衅,以招祸灾 。李白的族叔李阳冰在其《草堂集序》中说:“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 。潜草诏告,人无知者 。丑正同列,害能成谤 。格言不入,帝用疏之 。”认为是翰林院同事进谗言的结果 。另一位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云:“上皇豫游,召白 。白时为贵门邀饮,比至半醉 。令制出师诏,不草而成 。许中书舍人 。以张垍谗逐 。”张垍是何许人?乃故丞相张说之子,明皇帝之娇婿,当朝驸马、卫尉卿 。当时与其兄均以舍人学士任职翰林院,同掌纶翰 。可说是李白的同列长官 。他的反对自然是一重大阻力 。此外诸家所述,大致相同如此 。此外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亦云:“召入禁掖,既润色于鸿业,或间草于王言 。雍容揄扬,特见褒赏 。为贱臣诈诡,遂放归山 。”因为在那些规行矩步的馆阁诸臣眼里,李白掀天揭地的诗文,放蕩不羁的作派,自然是看不顺眼,无法相容的 。于是罗织周纳,编造恶名,赶走了事 。而张垍则充当了这幕丑剧的领头者 。高力士与李白晚年境况,颇为相似 。他们同卒于宝应元年(762),只差三个月 。又都先后遭贬,发往同一个地方——夜郎(巫州,一说湖南省怀化新晃侗族自治县) 。而且有着几乎交集的路线,并都有诗作流传 。不过李白贬得较早,至德二年(757)十二月,就从浔阳踏上长流夜郎之路 。高力士贬巫州(治所在龙标,辖夜郎、渭溪、思微三县),在上元二年(760)七月 。起因是他反对权幸宦官李辅国用武力强迫太上皇李隆基迁往西内,加以软禁 。据《新唐书本传》:力士行前曰:“臣当死已久,天子哀怜至今 。愿一见陛下颜色,死不恨 。李辅国不许 。”遂开始了他那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旅程 。他的《咏荠》诗,即作于巫州贬所:“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 。”借物明志,表现了纵有沧桑巨变,而不改本色的高尚操守 。李贽在《史纲评要》中指出“高力士真忠臣也,谁谓阉宦无人 。”是摒弃了传统偏见的中允不二的傥论 。天宝初年,李白来到长安,有人把他推荐给唐玄宗,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他,封他为供奉翰林,要他在宫在写诗作文 。有一天宫中牡丹盛开,唐玄宗带了杨贵妃,在沉香亭饮酒赏花 。唐玄宗忽然想起了李白,想叫他写几首歌词助兴,就派人把他召来 。这时,李白正在酒店中喝得烂醉如泥 。人们把他扶上马背,送到宫中,用冷水洗他的头 。等酒意稍解,李白提起笔来,一下子写了《清平调词》三首颂扬杨贵妃和牡丹花,诗句优美清新,唐玄宗和杨贵妃高兴极了 。李白虽然经常参加宫廷宴会,但他蔑视权贵,并不把皇帝和皇帝身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放在眼里 。有一次,他在宫中喝醉了,竟伸出了脚,对坐在身旁的宦官高力士说:“给我脱掉靴子 。”高力士一时不知所措,只得给李白脱下靴子 。当时,高力士权力很大,四方的奏事都要经过他的手,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不巴吉他,他还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侮辱,这件事使他很愤怒,决定找机会报复李白 。杨贵妃爱吟李白的《清平乐词》,正巧高力士也在一旁,他故意说:“我本以为贵妃受了李白的侮辱,一定对他恨之入骨,没想到你这幺爱他的诗!”杨贵妃吃惊地问道:”李学士怎幺会侮辱我呢?”高力士说:“诗中不是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两句吗?”杨贵妃说:“对呀!”高力士又说:“汉朝宫廷里的赵飞燕,出身歌女,后来虽然立为皇后,但作风不正最后还是被贬为庶人,李白将赵飞燕跟您相比,不是把你看得太下贱了吗?”杨贵妃听了高力士的话,也对李白恼怒起来,这以后,唐玄宗几次想任命李白官职,都被杨贵妃阻止了 。其它相关诗词《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在我国古代李白再塑史上,是一篇堪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集李白传说故事之大成的力作 。小说集中展现了李白超常的才华、酷爱自由的个性、蔑视权势小人的傲骨和淋漓酣畅的诗酒精神,同时,小说也在社会政治的层面上展现了一个关心时政、为民做主具有见识的李白 。故事情节极具戏剧性、传奇色彩,读来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堪羡当年李谪仙,吟诗斗酒有连篇;蟠胸锦绣欺时彦,落笔风云迈古贤 。书草和番威远塞,词歌倾国媚新弦;莫言才干风流尽,明月长悬採石边 。话说唐玄宗皇帝朝,有个才子,姓李,名白,字太白 。乃西梁武昭兴圣皇帝李局九世孙,西川锦州人也 。其母梦长庚入怀而生,那长庚星又名太白星,所以名字俱用之 。那李白生得姿容美秀,骨格清奇,有飘然出世之表 。十岁时,便精通书史,出口成章,人都夸他锦心绣口,又说他是神仙降生,以此又呼为李谪仙 。有杜工部赠诗为证:讚扬的是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禰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李白又自称青莲居士 。一生好酒,不求仕进,志欲邀游四海,看尽天下名山,尝遍天下美酒 。先登峨眉,次居云梦,复隐于祖僚山竹溪,与孔巢父等六人,日夕酣饮,号为竹溪六逸 。有人说湖州乌程酒甚佳,白不远千里而往,到酒肆中,开怀畅饮,旁若无人 。时有逸叶司马经过,闻白狂歌之声,遣从者问其何人 。白随口答诗四句 。青莲居士滴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逸叶司马大惊,问道:“莫非蜀中李谪仙幺?闻名久矣1”遂请相见,留饮十日,厚有所赠 。临别,问道:“以青莲高才,取青紫如拾芥,何不游长安应举?”李白道:“目令朝政紊乱,公道全无,请託者登高第,纳贿者获科名 。非此二者,虽有孔孟之贤,晁董之才,无由自达 。白所以流连诗俩,免受盲试官之气耳 。”逸叶司马道:“虽则如此,足下谁人不知?一到长安,必有人荐拔 。”李白从其言,乃游长安 。一日到紫极宫游玩,遇了翰林学士贺知章,通姓道名,彼此相慕 。知章遂邀李白于酒肆中,解下金貂,当酒同饮 。至夜不捨,遂留李白于家中下榻,结为兄弟 。次日,李白将行李搬至贺内翰宅,每日谈诗饮酒,宾主甚是相得 。时光荏苒,不觉试期已迫 。贺内翰道:“今春南省试官,正是杨贵妃兄杨国忠大师,监视官乃大尉高力士,二人都是受财之人 。贤弟却无金银买嘱他,便有沖天学问,见不得圣天子 。此二人与下官皆有相识,下官写一封札子去,预先嘱託,或者看薄面一二 。”李白虽则才大气高,遇了这等时势,况巨内翰高情,下好违阻,贺内翰写了柬帖,投与杨太师、高力士 。二人接开看了,冷笑道:“贺内翰受了李白金银,却写纣空书在我这里讨白人情,到那日专记,如有李白名字卷子,不问好歹,即时批落 。”时值三月三日,大开南省,会天下才人,尽呈卷子 。李白才思有余,一笔挥就、第一个交卷 。杨国忠见卷子上有李白名字,也下看文字,乱笔涂抹道:“这样书生,只好与我磨墨 。”高力士道:“磨墨也下中,只好与我着袜脱靴 。”喝令将李白推抢出去 。正是:不愿文章中天下,只愿文章中试官!李白被试官屈批卷子,怨气冲天,回至内翰宅中,立誓:“久后吾若得志,定教杨国忠磨墨,高力士与我脱靴,方才满愿 。”贺内翰劝白:“且休烦恼,权在舍下安歇 。待三年,再开试场,别换试官,必然登第 。”终日共李白饮酒赋诗 。日在月来,不觉一载 。忽一日,有番使帝国书到 。朝廷差使命急宣贺内翰陪接番使,在馆驿安下 。次日阁门舍人接得番使国书一道 。玄宗敕宣翰林学士,拆开番书,全然不识一字,拜伏金阶启奏:“此书皆是鸟兽之迹,臣等学识浅短,不识一字 。”天子闻奏,将与南省试官杨国忠开读 。杨国忠开看,双目如盲,亦不晓得,天子宣间满朝文武,并无一人晓得,不知书上有何吉凶言语 。龙颜大怒,喝骂朝臣:“在有许多文武,竟无一个饱学之土与朕分忧 。此书识不得,将如何回答发落番使,却被番邦笑耻,欺侮南朝,必动于干戈,来侵边界,如之奈何!敕限三日,若无人识此番书,一概停俸;六日尤人,一概停职;九日无人,一概问罪 。别选贤良,并扶社稷 。”圣旨一出,诸官默默无言,再无一人敢奏 。天子转添烦恼 。贺内翰朝散回家,将此事述于李白 。白微微冷笑:“可借我李某去年不曾及第为官,不得与天子分忧 。”贺内翰大惊道:“想必贤弟博学多能,辨识番书,下官当于驾前保奏 。”次日,贺知章人朝,越班奏道:“臣启陛下,臣家有一秀才,姓李名白,博学多能 。要辨番书,非此人下可 。”天子準奏,即遣使命,资诏前去内翰宅中,宣取李白 。李白告天使道:“臣乃远方布衣,无才无识,今朝中有许多官僚,都是饱学之儒,何必间及草莽?臣下不敢奉诏,恐得罪于朝贵 。”说这句“恐得罪于朝贵”,隐隐刺着杨、高二人,使命回奏 。天子初问贺知章:“李白不肯奉诏,其意云何?”知章奏道:“臣知李白文章盖世,学问惊人 。只为去年试场中,被试官屈批了卷子,羞抢出门,今日教他白衣人朝,有愧于心 。乞陛下赐以恩典,遣一位大臣再往,必然奉诏 。”玄宗道:“依卿所奏 。钦赐李白进士及第,着紫袍金带,纱帽象简见驾 。就烦卿自在迎取,卿不可辞!” 贺知章领旨回家,请丰白开读,备述天子倦倦求贤之意 。李白穿了御赐袍服,望闷拜谢 。遂骑马随贺内翰入朝,玄宗于御座专待李白 。李白至金阶拜舞,山呼谢恩,躬身而立 。天子一见李白,如贫得宝,如暗得灯,如饥得食,如旱得云 。开金口,动玉音,道:“今有番国责书,无人能晓,特宣卿至,为朕分忧 。”白躬身奏道:“臣因学浅,被大师批卷不中,高大尉将臣推抢出门 。今有番书,何不令试官回答,却乃久滞番官在此?臣是批黜秀才,不能称试官之怠,怎能称皇上之意?”天子道:“朕自知卿,卿其勿辞!”遂命侍臣捧番书赐李白观看 。李白看了一遍,微微冷笑,对御座前将唐音译出,宣读如流 。番书云:渤海国大可毒书达唐朝官家 。自你占了高丽,与俺国逼近,边兵屡屡侵犯吾界,想出自宫家之意 。俺如今不可耐者,差官来讲,可将高丽一百七十六城,让与俺国,俺有好物事相送 。大白山之芜,南海之昆布,栅城之鼓,扶件之鹿,郭颌之永,率宾之马,沃州之绵,循沦河之鲫,丸都之李,乐游之梨,你官家都有分 。若还不肯,俺起兵来厮杀,且看那家胜败!众官听得读罢番书,下觉失惊,面面相觑,尽称“难得” 。天子听了番书,龙情不悦 。沉吟良久,方问西班文武:“今被番家要兴兵抢占高丽,有何策可以应敌?”两班文武,如泥塑木雕,无人敢应 。贺知章启奏道:“自大宗皇帝三征高丽,不知杀了多少生灵,不能取胜,府库为之虚耗 。天幸盖苏文死了,其子男生兄弟争权,为我乡导 。高宗皇帝遣老将李励、薛仁贵统百万雄兵,大小百战,方才诊灭 。今承平日久,无将无兵,倘干戈复动,难保必胜 。兵连祸结,不知何时而止?愿吾皇圣鑒!”天子道:“似此如何回答他?”知章道:“陛丁试问李白,必然善于辞命 。”天子乃召白问之 。李白奏道:“臣启陛下,此事不劳圣虑,来日宜番使入朝,臣当面回答番书,与他一般字迹,书中言语,羞辱番家,须要番国可毒拱手来降 。”天子问,“可毒何人也?”李白奏道:”渤海风俗,称其王曰可毒 。犹回屹称可汗,吐番称讚普,六诏称诏,河陵称悉莫成,各从其俗 。”天子见其应对不穷,圣心大悦,即日拜为翰林学士 。遂设宴于金銮殿,宫商迭奏,琴瑟喧阅,嫔妃进酒,彩女传杯 。御音传示:“李卿,可开怀畅饮,休拘礼法 。”李白儘量而饮,不觉酒浓身软 。天子令内官扶于殿侧安寝 。次日五鼓,天子升殿 。净鞭三下响,文武页班齐 。李白宿醒犹未醒,内官催促进朝 。百官朝见已毕,天子召丰白上殿,见其面尚带酒容,两眼兀自有朦胧之意 。天子分付内侍,教御厨中造三分醒酒酞鱼羹来 。须臾,内恃将金盘捧到鱼羹一碗 。天子见羹气大热,御手取牙答调之良久,赐与李学士 。李白跪而食之,顿觉爽快 。是时百官见天子恩幸李白,且惊且喜,惊者怪其破格,喜者喜其得人 。惟杨国忠,高力士愀然有不乐之色 。圣旨宣番使入朝,番使山呼见圣已毕 。李白紫衣纱帽,飘飘然有神仙凌云之态,手捧番书立于左侧柱下,朗声而读,一字尤差,番使大骇 。李白道:“小邦失礼,圣上洪度如工,置而下较,有诏批答,汝宜静听!”番官战战兢兢,跪于阶下 。天子命设七宝床于御座之傍,取于闻白五砚,象管免毫笔,独草尤香墨,五色金花笺,排列停当 。赐李白近御榻前,坐锦墩草沼 。李白奏道:“臣靴不净,有污前席,望皇上宽恩,赐臣脱靴结袜而登 。”天子準奏,命一小内侍:“与李学士脱靴 。”李白又奏道:“臣有一言,乞陛下赦臣狂妄,臣方敢奏 。”天子道:“任卿失言,朕亦不罪 。”李白奏道:”臣前入试春闹,被杨大师批落,高大尉赶逐,今日见二人押班,臣之神气不旺 。乞玉音分付杨国忠与臣捧砚磨墨,高力士与臣脱靴结袜,臣意气始得自豪,举笔草诏,口代天言,方可不辱君命 。”天子用人之际,恐拂其意,只得传旨,教“杨国忠捧砚,高力十脱靴” 。二人心里暗畸自揣,前日科场中轻薄了他,“这样书生,只好与我磨墨脱靴 。”今日恃了天子一时宠幸,就来还话,报复前仇 。出于无奈,下敢违背圣旨,正是敢怒而下敢言 。常言道: 冤家不可结,结了无休歇 。侮人还自侮,说人还自说 。李白此时昂昂得意,蹄袜登褥,坐于锦墩 。杨国忠磨得墨浓,捧砚侍立 。论来爵位不同,怎幺丰学士坐了,杨大师到侍立?因李白口代天言,天子宠以殊礼 。杨大师奉旨磨墨,下曾赐坐,只得侍立 。李白左手将须一拂,右手举起中山兔颖,向五花笺上,手不停挥,须臾,草就吓蛮书 。字画齐整,并无差落,献于龙案之匕天予看了大惊,都是照样番书,一字不识 。传与百官看了,备各骇然,天子命李白诵之 。李白就御座前朗诵一遍:大唐开元皇帝,诏渝渤海可毒,向昔石卵不敌 。蛇龙不斗 。本翰应运开天,抚有四海,将勇卒精,甲坚兵锐 。颔利背盟而被擒,弄赞铸鹅而纳誓;新罗奏织锦之颂,天竺致能言之鸟,波斯献捕鼠之蛇,拂蒜进曳马之狗;白鹦鹉来自坷陵,夜光珠贡于林邑;骨利于有名马之纳,泥婆罗有良醉之献 。无非畏威怀德,买静求安 。高丽拒命,天讨再加,传世九百,一朝殆灭,岂非边天之咎徽,衡大之明鉴与!况尔海外小邦,高丽附国,比之中国,不过一郡,士马刍粮,万分不及 。若螳怒是逞,鹅骄不逊,天兵一下,千里流血,君同频利之俘,国为高丽之续 。方今圣度汪洋,恕尔狂悻,急宜悔祸,勤修岁事,毋取诛俗,为四夷笑 。尔其三思哉!故谕 。天子闻之大喜,再命李白对番官面宣一通,然后用宝入函 。李白仍叫高大尉着靴,方才下殿,唤番官听诏 。李白重读一遍,读得声韵铿锵,番使不敢则声,面如上色,不免山呼拜舞辞朝,贺内翰送出都门,番官私问道:“适才读诏者何人?”内翰道:“姓李名白,官拜翰林学士 。”番使道:“多大的官,使大师捧砚,大尉脱靴?”内翰道:“大师大臣,大尉亲臣,不过人间之极贵 。那李学士乃天上神仙下降,赞助天朝,更有何人可及!”番使点头而别,归至本国,与国王述之,国王看了国书,大惊,与国人商议,天朝有神仙赞助,如何敌得 。写了降表,愿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此是后话 。话分两头,却说天子深敬李白,欲重加官职 。李白启奏:“臣丁愿受职,愿得逍遥散诞,供奉御前,如汉东方朔故事 。”天子道:“卿既不受职,朕所有黄金白壁,奇珍异宝,惟卿所好/李白奏道:“臣亦不愿受金五,愿得从陛下游幸,日饮美酒三千倘,足矣:”天子知李白清高,不忍相强 。从此时时赐宴,留宿于金銮殴中,访以政事,恩幸日隆 。一日,李白乘马游长安街,忽听得锣鼓齐呜,见一簇刀斧手,拥着一辆囚车行来 。白停骏问之,乃是并州解到夫机将官,今押赴东市处斩 。那囚车中,囚着个美大夫,生得甚是英伟,叩其姓名,声如洪钟,答道:”姓郭名子仪/李白相他容貌非凡,他日必为国家柱石,遂喝住刀斧手:“待我亲住驾前保奏 。”众人知是李滴仙学士,御手调羹的,谁敢下依 。李自当时回马,直叩宫门,求见天子,讨了一道赦敕,亲往东市开读,打开囚车,放出于仪,许他戴罪立功 。子仪拜谢李白活命之恩,异日衔环结草,下敢忘报 。此事阁过不题 。是时,宫中最重木芍药,是扬州贡来的 。如今叫做牡丹花,唐时谓之木芍药 。宫中种得四本,开出四样颜色,那四样,大红、深紫、浅红、通白 。玄宗天子移植于沉香亭前,与杨贵妃娘娘赏玩,诏梨园子弟奏乐 。天子道:“对妃子,赏名花,新花安用旧曲?”这命梨园长李龟年召李学士入官 。有内侍说道:“李学士往长安市上酒肆中去了 。”龟年不在九街,不走三市,一径寻到长安市去 。只听得一个大酒楼上,有人歌道: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是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李龟年道:“这歌的不是李学士是谁?”大踏步上楼梯来,只见李白独占一个小小座头,桌上花瓶内供一枝碧桃花,独自对花而酌,已吃得酪叮大醉,手执巨献,兀自下放 。龟年上前道:“圣上在沉香亭宣召学士,快去!”众酒客闻得有圣旨,一时惊骇,都站起来闲看 。李白全然不理,张开醉眼,向龟年念一句陶渊明的诗,道是:“我醉欲眠君且去 。”念了这句诗,就瞑然欲睡 。李龟年也有三分主意,向楼窗在下一招,七八个从者,一齐上楼 。不由分说,手忙脚乱,抬李学士到于门前,上了玉花骗,众人左扶右持,龟年策马在后相随,直跑到五凤楼前 。天子又遣内侍来催促了,敕赐“走马人宫” 。龟年遂不扶李白下马,同内侍帮扶,直至后宫,过了兴庆池,来到沉香亭 。夭子见李白在马上双眸紧闭,兀自未醒 。命内侍铺紫潞桶于亭侧,扶白下马少卧 。亲往省视,见白口流涎沫,天子亲以尤袖拭之 。贵妃奏道:“妾闻冷水沃面,可以解醒 。”乃命内侍汲兴庆池水,使宫女含而喷之 。白梦中惊醒,见御驾,大惊,俯伏道:“臣该万死!臣乃酒中之仙,幸陛下恕匝!”天子御手搀起道:“今日同妃子赏名花,不可无新词,所以召卿,可作《清平调房三章 。”李龟年取主花笺授白:白带醉一挥,立成三首 。其一曰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曰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其三曰: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桿 。天子览词,称美下已:”似此天才,岂不压倒翰林院许多学士 。”即命龟年按调而歌,梨园众予弟丝竹并进,天子自吹玉笛以和之 。歌毕,贵妃敛绣中,再拜称谢 。天子道:“莫谢朕,可谢学士也!”贵妃持玻璃七主杯,亲酌西凉葡萄酒,命官女赐丰学士饮 。天子敕赐李白遍游内苑,令内侍以美酒随后,恣其酣饮 。自是宫中内宴,李白每每被召,连贵妃亦爱而重之 。高力士深恨脱靴之事,无可奈何 。一日,贵妃重吟前所制售清平调》三首,倚栏叹羡 。高力土见四下无人,乘间奏道:“奴婢初意娘娘闻丰白此词,怨入骨髓,何反拳拳如是?”贵妃道:”有何可怨?”力士奏道:“‘可怜飞燕倚新妆’,那飞燕姓赵,乃西汉成帝之后 。则今画图中,画着一个武士,手托金盘,盘中有一女子,举袖而舞,那个便是赵飞燕 。生得腰肢细软,行步轻盈,芳人千执花枝颤曰然,成帝宠幸无比 。谁知飞燕况与燕赤凤相通,匿于複壁之中 。成帝入宫,闻壁衣内有人咳嗽声,搜得赤凤杀之 。欲废赵后,赖其妹合德力救而止,遂终身不入正宫 。今日李白以飞燕比娘娘,此乃涛毁之语,娘娘何丁熟思?”原来贵妃那时以胡人安禄山为养子,出入宫禁,与之私通,满宫皆知,只瞒得玄宗一人 。高力士说飞燕一事,正刺其心 。贵妃于是心下怀恨,每乾天子前说丰白轻狂使酒,无入臣之礼 。天子见贵妃下乐李白,遂不召他内宴,亦不留宿殿中 。李白情知被高力士中伤,天子存疏远之意,屡次告辞求去,天子不允 。乃益纵酒自废,与贺知章、李适之、妆阳王斑、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友,时人呼为竹中八仙 。却说玄宗天子心下实是爱重李白,只为宫中不甚相得,所以疏了些儿 。见李白屡次乞归,无心恋闷,乃向李白道:“卿雅志高蹈,许卿暂还,不日再来柏召 。但卿有大功于朕,岂可白手还山?卿有所需,朕当上一一给与 。”李白奏道:“臣一无所需,但得杖头有钱,日沽一醉足矣 。”天子乃赐金牌一面,牌上御书:“敕赐李白力天下无忧学士,逍遥落托秀才,逢坊吃酒,遇库支钱,府给千贯,县给五百贯 。文武官员军民人等,有失敬者,以违诏论 。”又赐黄金千两,锦袍玉带,金鞍龙马,从者二十人 。白叩头谢恩,天子又赐金花二朵,御酒三杯,于驾前上马出韧,百官俱给假,携酒送行,自长安街直接到十里长亭,樽博不绝 。只有杨大师、高大尉二人怀恨不送 。内中惟贺内翰等酒友七人,直送至百里之外,流连三日而别 。李白集中有《还山别金门知己诗》,略云:恭承丹凤诏,数起烟萝中 。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 。闲来东武吟,曲尽情未终 。书此谢知己,扁舟寻钓翁 。李白锦衣纱帽,上马登程,一路只称锦衣公子 。果然逢坊饮酒,遇库支钱 。下一日,回至锦州,与许氏夫人相见 。官府闻李学上回家,都来拜贺,无日下醉 。日往月来,不觉半载 。一日白对许氏说,要出外游玩山水,打扮做秀才模样,身边藏了御赐金牌,带一个小僕,骑一健驴,任意而行 。府县酒资,照牌供给 。忽一日,行到华阴界上,听得人言华阴县知县贪财害民,丰白生计,要去治他 。来到县前,令小僕退去,独自倒骑着驴子,于县门首连打三回,那知县在厅上取问公事,观见了,连声:“可恶,可恶:怎敢调戏父母官!”速令公吏人等拿至厅前取问 。李白微微诈醉,连问不答 。知县令狱卒押人牢中,待他酒醒,着他好生供状,来日决断 。狱卒将丰白领入牢中,见了狱官,掀髯长笑 。狱官道:“想此人是风颠的?”李白道:“也不风,也不颠 。”狱官道:“既不风颠,好生供状 。你是何人?为何到此骑驴,搪突县主?”李白道:“要我供状,取纸笔来 。”狱卒将纸笔置于案上,李白扯狱官在一边说道:“让开一步待我写 。”狱官笑道:“且看这风汉写出甚幺来!”李白写道: 供状锦州人,姓李单名白 。弱冠广文章,挥毫神鬼位 。长安列八仙,竹溪称六逸,曾草吓蛮书,声名播绝域,玉辇每趋陪,金銮为寝室 。吸羹御手调,流涎御袍拭,高大尉脱靴,杨太师磨墨 。天子殿前尚容乘马行,华阴县里不许我骑驴人?请验金牌,便知来历 。写毕,递与狱官看了,狱官唬得魂惊魄散,低头下拜道:“学士老爷,可怜小入蒙官发遣,身不由己,万望海涵赦罪!”李白道:“不乾你事,只要你对知县说,我奉金牌圣旨而来,所得何罪,拘我在此?”狱官拜谢了,即忙将供状呈与知县,并述有金牌圣旨 。知县此时如小儿初闻霹雳,无孔可钻,只得同狱官到牢中参见节学士,叩头哀告道,“小官有眼下识泰山,一时冒犯,乞赐怜恫!”在职诸官,闻知此事,都来拜求,请学士到厅上正面坐下,众官庭参已毕 。李白取出金牌,与众官看,牌上写道:“学士所到,文武官员军民人等,有不敬者,以违诏论 。”——“汝等当得何罪?”众官看罢圣旨,一齐低头礼拜,“我等都该万死 。”李白见众官苦苦哀求,笑道:“你等受国家爵禄,如何又去贪财害民?如若改过前非,方免汝罪 。”众官听说,人人拱手,个个遵依,不敢再犯 。就在厅上大排筵宴,管待学士饮酒三日方散 。自是知县洗心涤虑,遂为良牧 。此信闻于他郡,都猜道朝廷差李学士出外私行观风考政,无不化贪为廉,化残为善 。李白遍历赵、魏、燕、晋、齐、梁、吴、楚,无不流连山水,极诗酒之趣 。后因安禄山反叛,明皇车驾幸蜀,诛国忠于军中,缢贵妃于佛寺,白避乱隐于庐山 。永王玲时为东南节度使,阴有乘机自立之志 。闻内大才,强逼下山,欲授伪职,李自下从,拘留于幕府 。未几,肃字即位于灵武,拜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克复两京 。有人告永王磷谋叛,肃宗即遣子仪移兵讨之,永王兵败,李白方得脱身,逃至浔阳江口,被守江把总擒拿,把做叛党,解到郭元帅军前 。子仪见是李学士,即喝退军士,亲懈其缚,置于上位 。纳头便拜道:“昔日长安东市,若非恩人相救,焉有今日?”即命治酒压惊,连夜修本,奏上天子,为李白辨冤,且追叙其吓蛮书之功,荐其才可以大用,此乃施恩而得报也 。正是:两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时杨国忠已死,高力士亦远贬他方,玄宗皇帝自蜀迎归为大上皇,亦对肃宗称李白奇才 。肃宗乃徽白为左拾遗 。白叹宦海沉迷,不得逍遥自在,辞而不受,别了郭子仪,送泛舟游侗庭岳阳,再过金陵,泊舟于千石江边 。是夜,月明如昼 。李自在江头畅饮,忽闻天际乐声味亮,渐近舟次,舟人都下闻,只有李白听得 。忽然江中风浪大作,有鲸鱼数丈,奋孟而起,仙童二人,手持施节,到李白面前,口称:“上帝奉迎星主还位 。”舟人都惊倒,须臾甦醒 。只见李学士坐于鲸背,音乐前导,腾空而去 。明日将此事告于当涂县令李阳冰,阳冰具表奏闻 。天子敕建李滴仙词于千石山上,春秋二祭 。到宋太平兴国年问,有书生于月夜渡採石江,见锦帆西来,船头上有白牌一面,写“诗伯”二字 。书生遂朗吟二句道:“谁人江上称诗伯?锦绣文章借一观!”舟中有人和云:“夜静不堪题绝句,恐惊星斗落江寒 。”书生大惊,正欲傍舟相访,那船泊于千石之下 。舟中人紫衣纱帽,飘然若仙,径投李滴仙伺中 。书生随后求之词中,并无人迹,方知和诗者即李白也 。至今人称“酒仙”、“诗伯”,皆推李白为第一云 。吓蛮书草见天才,天子调羹亲赐来 。一自骑鲸天上去,江流採石有余哀 。原文大唐开元皇帝,诏渝渤海可毒,向昔石卵不敌 。蛇龙不斗 。本翰应运开天,抚有四海,将勇卒精,甲坚兵锐 。颔利背盟而被擒,弄赞铸鹅而纳誓;新罗奏织锦之颂,天竺致能言之鸟,波斯献捕鼠之蛇,拂蒜进曳马之狗;白鹦鹉来自坷陵,夜光珠贡于林邑;骨利于有名马之纳,泥婆罗有良醉之献 。无非畏威怀德,买静求安 。高丽拒命,天讨再加,传世九百,一朝殆灭,岂非边天之咎徽,衡大之明鉴与!况尔海外小邦,高丽附国,比之中国,不过一郡,士马刍粮,万分不及 。若螳怒是逞,鹅骄不逊,天兵一下,千里流血,君同频利之俘,国为高丽之续 。方今圣度汪洋,恕尔狂悻,急宜悔祸,勤修岁事,毋取诛俗,为四夷笑 。尔其三思哉!故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