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 数字移动通信工程


GSM 数字移动通信工程

文章插图
GSM 数字移动通信工程【GSM 数字移动通信工程】《GSM 数字移动通信工程》是2002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 。作者是孙儒石。
基本介绍书名:GSM 数字移动通信工程
作者:孙儒石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5-1
基本信息版 次:1页 数:580字 数:491000印刷时间:2002-5-1开 本:纸 张:胶版纸印 次:I S B N:9787115059871包 装:精装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GSM数学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工程设计和安装等,全书共分为十章,内容涉及GSM系统的结构和业务功能、编码格式和传输技术、系统设备、信令协定、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和通信管理、业务管理及网路管理、工程设计及安装、技术指标及测试等 。本书力求结全当前我国数字移动通信(TDMMA)的建设和近期发展进行编写,兼顾一理论性、系统性、实用性和方向性 。本书可供从事GSM数字移动通信规划、研究、设计和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的教学参考 。目录第一章 概述 1第一节 移动通信的发展 1一、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现状 1二、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5三、GSM及其MOU 9四、GSM系统的技术规範及其主要性能 10五、GSM系统提供的业务 16第二节 蜂窝小区系统 21一、蜂窝小区系统的特点 21二、蜂窝小区系统的容量 22三、小区覆盖 23四、无线接口管理 25五、移动性 26六、漫游 27第三节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动向 28第二章 GSM系统的结构和业务功能 33第一节 概述 33第二节 分系统组成 34一、移动台 34二、基站分系统 37三、交换分系统 39四、操作和维护分系统 41第三节 接口界面 45一、接口协定 45二、传输层 49三、无线资源管理(RR) 50四、移动性管理(MM)及通信接续管理(CM) 50五、操作维护管理 51第四节 GSM的业务功能 52一、电话业务 54二、数字业务 54三、短讯息业务 61四、补充业务 64第三章 编码格式和传输技术 70第一节 概述 70第二节 无线传输 70一、语音 71二、非话业务 73三、GSM内部的传输 77第三节 语音编码 79第四节 数据传输 83第五节 无线接口上的模式 90一、无线接口的结构 90二、空闲模式 93第六节 无线信道的编码 94一、复路接入方法 94二、信道编码和调製解码 108第四章 GSM系统的设备 124第一节 概述 124第二节 交换分系统设备 127一、AXE系统结构 128二、移动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暂存器(VLR) 138三、归属位置暂存器(HLR)/鑒权中心(AUC) 154四、设备识别暂存器(EIR) 163第三节 基站分系统设备 164一、基站分系统设备组成与接口 164二、基站控制器(BSC) 171三、基站收发信站(BTS) 191第四节 移动台设备 210一、射频单元 210二、基带部分 211三、控制器 212四、设备的实现 213第五节 操作维护分系统设备 216一、对交换分系统设备的操作维护(OMS-S) 217二、对基站分系统的操作维护(OMC-R) 222第五章 信令协定 229第一节 概述 229第二节 链路层 232一、帧结构 232二、误码检测和纠错 234三、复用和流量控制 236四、LAPD和LAPDm帧比较 237第三节 网路层 239一、BSS网路层 239二、NSS网路层 245三、附加业务管理的网路层 249四、点到点短讯息网路层 250第六章 无线资源管理 254第一节 概述 254第二节 无线资源管理功能 255一、RR子集 255二、传输管理 256三、切换操作 258四、功率控制和时间提前量 260五、无线信道管理 261第三节 RR管理的控制结构和协定 265一、初始过程:随机接入和初始分配 266二、寻呼过程 270三、传输模式与加密模式管理过程 271四、切换处理 274五、呼叫重建 277六、RR连线释放 278七、负载管理过程 278八、SACCH过程 279九、频率再定义 280十、广播讯息 280第七章 移动性管理和通信管理 283第一节 概述 283第二节 移动性管理(MM)功能 284一、位置管理和小区选择 284二、位置区划分和结构 287三、位置更新过程 288第三节 安全性管理 291一、安全要求和功能实现 291二、结构和协定 293三、信令机构 293第四节 呼叫控制(CM)功能 296一、移动站被叫的路由以及对计费的影响 296二、结构和协定 310三、移动台主叫建立过程 311四、移动台被叫建立过程 320五、查询过程 324六、呼叫释放 326七、通信中的线上功能 327第八章 业务管理及网路管理 334第一节 概述 334一、通信接续的控制 334二、通信接续的要素 335三、管理功能 339 四、用户的管理 342第二节 补充业务管理 348一、信令规程 348二、管理过程 349第三节 短讯息业务的管理 351一、通信结构 352二、移动台发短讯息 353三、移动台接收短讯息 354第四节 移动台管理 358一、移动台型号验证 359二、移动设备的管理 361第五节 系统工程和网路运行 363一、小区规划 365二、小区配置 382三、网路工程 391四、网路配置的管理 396第六节 网管结构和规约 402一、管理网路的结构 402一、管理网路的结构 402二、TMN接口 404三、通信业务控制协定与操作和维护功能 405四、BTS管理规约 406五、GSM的Q3规约 407第九章 数字移动通信工程设计及安装 412第一节 概述 412第二节 系统容量 413一、容量预测 413二、设计话务量 414三、无线信道呼损率 416四、通信机率 416五、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话务模型 419六、无线网路规划 422第三节 GSM系统的号码计画 423一、有关建议及规定 423二、移动用户号码(MSISDN) 423三、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424四、移动用户有漫游号码(MSRN) 425五、移动用户有临时识别号码(TMSI) 425六、位置识别码 425七、国际移动台识别号码(IMEI) 426第四节 网路结构和路由计画 426一、数字PLMN网路在通信网中的地位 426二、数字移动通信的信令网结构 428三、路由选择 429第五节 工程设计及安装 432一、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要素 432二、传输链路 434三、无线链路的功率平衡 435四、机房 436第十章 GSM系统的技术指标及其测试 439第一节 概述 439第二节 测试条件 440一、正常测试条件 440二、极限测试条件 440三、震动条件 441四、其它测试条件及规定 441第三节 发信机技术指标及其测试 443一、平均载频功率 443二、发信载频包络 448三、发信机的射频功率控制 452四、射频输出频谱 454五、杂散辐射 460六、互调衰减 466七、调製、频率误差和相位误差 69第四节 收信机技术指标及其测试 471一、灵敏度 471二、收信机坏帧指示性能 478 三、可用收信机输入电平範围 479四、阻塞和杂散回响抑制 481五、同频干扰抑制 485六、邻道干扰抑制 488七、互调回响抑制 491八、收信机杂散辐射 494第五节 主要电信业务功能及其测试 196一、电话业务的传输要求 496二、传送灵敏度/频率回响 498三、传送响度评定值 500四、接收灵敏度/频率回响 500五、接收响度评定值 501六、话音失真 502附录一 GSM第二阶段技术规範目录 505附录二 GSM系统英汉缩略语辞彙 534附录三 GSM主要功能简要描述 541附录四 有关GSM部分国际标準 575参考文献 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