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胀气

大肠胀气【大肠胀气】大肠胀气又称腹胀,它是老年人经常述说的消化道症状,为腹腔内胃肠道有大量气体积聚所致 。正常人胃肠道功能正常时,有很好的排气功能,当消化道本身有疾病或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时,胃肠运动功能失调,肠道排气功能障碍,此时即可发生腹胀 。
基本介绍中文名:大肠胀气
外文名:E. bilge gas
别称:腹胀
原因:腹腔内胃肠道有大量气体积聚
发病原因大肠胀气的产生是由于肠道产气过多或肠壁运动障碍,气体排出受阻而积聚于肠内,或由于肠壁吸收气体的功能减弱等所致,其主要原因有:1.外来气体吞入过多 。由于不良的进食习惯、进食过急过快可带入过多的气体;由于过度焦虑或精神压抑,可致胃肠功能紊乱,或咀嚼困难、过多用口呼吸、频繁吞咽口水等均可使外来气体吞入过多 。2.摄入过多的产气或含气食物、药物 。产气过多的食物有豆製品,如豆乾、蚕豆、扁豆、豌豆、豇豆、大豆、土豆、腐竹等;水果类,如苹果、葡萄等,尤其是尚未成熟的水果、果汁;某些蔬菜,如萝蔔、芹菜、韭菜、菜花、洋葱、大蒜、捲心菜等;药物如小苏打等 。它们均可在结肠内被细菌酵解成二氧化碳和氢气,进食过多则使大肠胀气 。含气的食品有汽水、啤酒等饮料,饮用过度也可以产生腹胀 。3.疾病因素 。如机械性肠梗阻、腹膜或肠结核病、胃肠肿瘤、肝硬化、慢性胰腺炎、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徵、胃肠手术后、低血钾、肠麻痹、肝胆结石等,均可给肠产气菌提供生长繁殖的基地,或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腹胀 。4.其它因素 。腹水、腹壁脂肪过多、功能性腹壁张力增加等亦可引起腹胀 。某些人由于缺乏乳糖酶,因而不能消化牛乳中的乳糖,饮用牛乳后也会发生腹胀 。大肠胀气属于中医学的单腹胀、气胀範围,情绪不舒,肝气郁结,气机失调,或肝气犯胃,肝胃不和,或饮食不节,胃肠积滞等,均可致气机郁滞,运行障碍而产生腹胀 。临床表现本病起病缓慢,常表现为腹部不适、腹胀、肠鸣音亢进、矢气少、有的有大便秘结、嗳气频频,严重时有左下腹阵发性的痉挛疼痛 。若患者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胃肠功能只是一时性紊乱,则上述症状时间短暂;如有器质性病变,如肝硬化、肝胆结石、胃肠肿瘤等,加之胃肠功能慢性不全,则上述症状时间持久,由于长时间腹胀,可致食欲不振,心烦不眠,进一步又可以加重原发病情 。大肠胀气严重者,可有上腹部饱胀、疼痛,有时还可向胸部放射而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心悸等 。预防措施1.积极防治相关疾病 。肝胆结石、肝硬化、慢性胰腺炎、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徵均是老年人的多发病,也是引起腹胀的原因,对这些相关疾病必须积极防治 。2.保持心情舒畅 。心情舒畅则气机调和,肠胃运行有序,不易发生腹胀 。反之则肝气郁滞,气机不畅,腹胀乃生 。老年人尤须避免心情过度压抑、焦虑 。3.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吃饭时宜细嚼慢咽,不宜过急过快,以免吞进过多的气体 。另外,平时应儘量用鼻呼吸,避免用口呼吸,减少频繁的吞咽动作 。4.少吃或不吃产气、含气的食物 。主要指各种豆製品、高纤维食物、不成熟的水果、果汁等,尤其是平素容易发生大肠胀气者要注意 。此外,汽水、啤酒等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饮料老年人不宜过多饮用 。5.食用姜、蒜製品 。生姜有健胃开胃、和胃止呕之功,大蒜有健肠解毒之能,老年人平素适量食用姜、蒜製品,可开胃健肠,预防大肠胀气,同时还有防治感冒、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的作用 。6.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过度静卧,胃肠气机容易郁滞,发生腹胀、便秘,适度的体育活动,可使气机调畅,避免腹胀,可慢跑、打羽毛球、练太极拳等 。7.常作保健俞穴按摩 。经常按摩足三里、背部的夹脊穴均有健胃开肠、调理气机的作用,是老年人预防腹胀、防治疾病的好办法 。治疗方法1.病因治疗 。首先应仔细寻找引起大肠胀气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对因治疗 。如吞咽过多空气引起者,应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吞咽动作过度引起者,可在上下齿间垫一物品,像筷子、纱布等进行控制;义齿不适当者,应重新配製;有吃零食、咀嚼口香糖习惯者,应予克服;有乳糖酶缺乏者,不要饮用牛乳;因其它疾病引起者,应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2.心理治疗 。精神过度压抑、焦虑的老年人常不相信自己会过量吞气,此时应进行精神、心理治疗 。向其耐心讲解吞气过多的原因,调整其精神状态,保证其有舒畅的精神生活环境,避免不良情志的刺激 。3.保持大便通畅 。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也是引起大肠胀气的常见原因,调节大肠的运动功能,积极治疗便秘,疏通肠道,可有效地治疗大肠胀气 。具体措施见“便秘”节 。4.对症治疗 。对因胃肠动力减退引起的腹胀可口服新斯的明,每次15毫克,每日2~3次;对胃肠动力增强引起的腹胀,可用抗迷走神经药物、地巴唑及镇静剂等;消化功能不良者,可用助消化药,如B族维生素、食母生;肝胆胰疾病引起者,可用多酶片,胰酶片等;非梗阻性大肠胀气者,可用消胀片(二甲基硅油),每次50~100毫克,每日3次口服;无梗阻性的胃原性腹胀(胃动力代谢障碍),可用吗丁啉,每次10毫克,每日3次口服 。5.中医辨证论治 。肝郁气滞,表现为脘腹胀满、胀引胸胁者,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克、香附10克、川芎6克、枳壳10克、白芍12克、厚朴6克、广木香10克、大腹皮15克)以疏肝理气消胀;脾胃虚弱,表现为腹胀喜温喜按,得温则舒、体倦乏力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柴胡6克、黄芪30克、升麻10克、党参15克、白朮10克、陈皮10克、当归15克、枳实15克、厚朴10克)以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6.保健食疗 。常用食疗方有槟榔粥,用槟榔片10~15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再入粳米100克,加水至700毫升,煮成稀粥温服,有消胀除积之功;橙皮片,用新鲜橙皮切成薄片,加白糖入锅煮熟、晒乾,反覆2~3次,最后晒乾,包装备用,老年人每日食之,有理气开胃,消胀排气的作用;甲鱼大蒜汤,新鲜甲鱼约500克左右1只,加紫皮大蒜100克入锅同煮或清蒸,适当调味后即可喝汤,用于肝硬化引起的腹胀有良好效果,服后可见矢气频频,腹胀顿减 。7.单方验方 。常用的有木香顺气丸(中成药)每次服10克,每日2~3次;五磨饮子(广木香10克、台乌12克、沉香5克、生大黄10克、槟榔15克),用于小腹胀满、大便秘结者有效;香砂六君子丸(中成药)每次服10克,每日3次,用于脾胃虚弱之腹胀 。书典记载出《素问·举痛论》 。包括脘腹、胁腹、脐腹、少腹等部位 。《症因脉治》卷四:“痛在胃之下,脐之四旁,毛际之上,名曰腹痛 。”《医宗必读》卷八:“腹痛分为三部,脐以上痛者,为太阴脾;当脐而痛者,为少阴肾;少腹痛者,为厥阴肝及沖脉、大小肠 。”《医学举要》卷三:“腹痛一证,分无形、有形 。……大抵在髒者,以肝脾肾为主;在腑者,以肠胃为主 。”《万病回春》卷五:“腹痛有寒、热、食、血、湿、痰、虫、虚、实九般也 。”另有蓄血、症瘕等亦可引致腹痛 。《景岳全书·杂证谟》:“痛有虚实,……但当察其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久痛者多虚,暴痛者多实;得食稍可者为虚,胀满畏食者为实;痛徐而缓、莫得其处者多虚,痛剧而坚,一定不移者为实;痛在肠脏中,有物有滞者多实,痛在腔胁经络为实,不乾中髒而牵连腰背,无胀无滞多虚 。”《隘村医诀》卷上:“腹痛之证,有寒、有热、有死血、有食积、有湿痰、有虚、有实 。若绵绵痛而无增减者,寒也;时痛时止者,热也;每痛有处,不行移者,死血也;痛甚欲大便,利后痛减者,食积也;痛而小便不利者,湿痰也 。其诸痛虚实,更宜详辨 。痛而胀闷者多实,不胀不闭者多虚;拒按者多实,可按者为虚;喜寒者多实,喜热者多虚;饱则甚者多实,饥则甚者多虚;脉实气粗者多实,脉虚气少者多虚 。新病多壮多实,久病年衰者多虚;补而不效者多实,攻而愈剧者多虚 。”关于治疗,龚廷贤谓:“治之皆当辨其寒热虚实,随其所得之症施治 。若外邪者散之,内积者逐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泄则调之,闭则通之,血则消之,气则顺之,虫则追之,积则消之 。加以健理脾胃,调养气血,斯治之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