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中洛镇


丙中洛镇

文章插图
丙中洛镇【丙中洛镇】丙中洛镇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辖镇,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北部,介于东经98o23′-98o42′,北纬27o51′-28o31′之间,北靠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南临捧当乡,东接德钦县燕门乡,西邻独龙江乡 。
丙中洛镇辖4个村,总人口6355人(2017),国土面积823平方千米 。2015年,丙中洛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4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06元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丙中洛镇
外文名称:Bingzhongluo Town
行政区类别:建制镇
所属地区:云南省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下辖地区:4个村
政府驻地:丙中洛村
电话区号:0886
邮政区码:673200
地理位置: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北部
面积:823平方千米 
人口:6355人(2017)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着名景点:怒江第一湾、石门关、桃花岛等
车牌代码:云Q
建制沿革丙中洛旧称“甲菖蒲桶”(藏语),意为怒江小康普 。据说丙中洛普化寺隶属维西县康普喇嘛寺管辖,康普藏名为“菖蒲”,故丙中洛有怒江小康普之说 。丙中洛原为怒族居住的地方,自清朝道光年间,藏传佛教由西藏喇嘛督拱几带进丙中洛并扎下根之后,藏族人从西藏、德钦、中甸等地陆续迁徙而来,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 。丙中洛原名为“碧中”,藏语意为“藏族村”,当地怒族人称为“麻白克劳”,傈僳族从澜沧江流域和怒江下游迁徙到此处定居后,在原“碧中”的基础上加上“洛”的音,意为“箐”或“地方”之意,于是就从“碧中”演变为“碧纠洛” 。
丙中洛镇

文章插图
丙中洛镇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称贡山设治局打拉乡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称启文乡 。1950年,称贡山县一区 。1969年,建丙中洛公社 。1984年,改区 。1988年,改丙中洛乡 。2011年12月16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丙中洛乡,设立丙中洛镇,撤乡设镇后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
丙中洛镇

文章插图
丙中洛镇行政区划截至2015年末,丙中洛镇辖丙中洛村、甲生村、秋那桶村、双拉村4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46个村民小组 。政府驻丙中洛村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丙中洛镇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北部,介于东经98o23′-98o42′,北纬27o51′-28o31′之间,北靠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南临捧当乡,东接德钦县燕门乡,西邻独龙江乡,国土面积82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丙中洛镇地势北高南低,怒江由北向南贯穿全境 。江两岸是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两山夹一江,形成了典型的峡谷地貌 。丙中洛镇呈不规则四边形,最高海拔为嘎娃嘎普雪山5128米,最低海拔为与捧当乡交界处江面1430米,政府驻地海拔1750米,丙中洛坝子是怒江峡谷深处的开阔台地,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中间被从西向东流淌的格马洛河和甲生河分成三块 。
丙中洛镇

文章插图
地形地貌气候丙中洛镇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温度13.4℃—15.5℃,积温3830℃-4720℃,年降雨量1200-1400毫米,无霜期260天 。自然资源水资源丙中洛镇水资源丰富,除怒江外有8个高山湖,19条小河 。生物资源截至2014年末,丙中洛镇森林覆盖率达78.15%,保护区面积5.6万公顷,有岩棕珙桐、榧木、屠杉等珍稀树木,有红景天、雪莲、三七、草乌、贝母、虫草等野生中药材,有黑木耳、金耳、香菇、灵芝、羊肚菌、松茸等珍稀野生食用菌,有红岩羊、小熊猫、金丝猴、白尾红梢雉等珍贵野生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