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步推手( 四 )


定步推手

文章插图
定步推手⑵在推手的任何时候,脚都是所有动作的起始部位,全身体重的下支撑承担部位在两脚中是在不断变换的 。这一点,牛春明先生的再传弟子洪雪珍前辈是再三强调的,叶大密先生所说的“脚运用联环形不停地动”应该也是指这样的情况 。〈二〉身法: 单推手的身法有这样几个规律: ⑴化解对方的推按攻击时,必需都要随对方之动,动态地敛腹含胸一下,随即恢复;这种敛腹含胸外形上不一定有反映,敛腹含胸的深度完全是根据化解的需要也就是由对方攻击的强度所形成的;含胸时胸部横的宽度会有弧形展开的效果;化解时手臂的动作都有含胸所引起的因素在内 。如果没有敛腹含胸,不仅不能顺利完成化解,而且有的化解根本不可能成功 。含胸时可以暗暗地吸气从而有利于含胸的顺遂 。⑵化解对方的推按攻击时,必需要随对方之动、借对方之力发生牵水磨般的转身,转身都是由腰胯承载着完成的,整个身躯不应有主动和用力;初学推手者的身躯一般只会门板转动那样的转身,应该渐渐克服这种转身,学会牵水磨般的转身;初学推手者的转身幅度需要大些,也应该大些,随着水平的提高,当出现腰胯能够被动地象牵磨般自动转动时,转腰的幅度就能够渐渐变小时,也应该渐渐追求儘量小 。因为在能够化解掉对方攻击的前提下,转身越小,体耗越小,也越不易形成背势 。⑶转身变化必须与对方保持有一个相对位置的範围 。这个範围,就象推手双方之间夹着一个圆盘或扁圆盘,对方的两肩宽度就是这个圆盘或扁圆盘的横向直径,我腰的转动就是表现为我是紧贴着这个圆盘或扁圆盘左右移动,具体的为: ①化解对方推按攻击的身躯右转向左移动,左肩不能进入这个圆盘或扁圆盘之内,只能在这个圆盘或扁圆盘的外面,就象是时时都将对方裹“吞”在内似的;或者至少我的左肩外侧与对方的右肩外侧的弧线可以相连线 。转身是否正确的另一个检验标準是如果对方实施了肩靠,其肩部只能靠在我的肩内胸外的腋缝之上这个部位 。而如果对方的肩部靠到了这个部位,由于对方肩靠之力的作用,我的身躯发生转动,我右转的左肩恰好能够反靠对方的肩部使其失去站立平衡 。如果对方的肩部靠到了我的肩部,就反映我的转身发生位置错误或发生主动过快 。如果对方的肩部靠到了我的胸部,就反映我的转身不足,一般是发生了主动转身而过慢了 。转身不正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右手臂发生了主动移动 。右手臂发生了主动移动往往引起胸部的防线被打开了 。如果不是这样,我化解时的转身左肩进入到了这个圆盘或扁圆盘之内,那幺,我就很容易遭到对方的掤或靠的攻击 。②化解对方捋的左转腰身躯向右移动,右肩不能进入这个圆盘或扁圆盘之内,也只能在这个圆盘或扁圆盘的外面,也象是时时都将对方裹“吞”在内似的;或者至少我的右肩外侧与对方的左肩外侧的弧线能够相连线 。转腰是否正确的标準的另一个标準是如果我实施肩靠反攻击,我的肩部有可能靠在对方的肩部位,不会靠在对方肩内胸外的腋缝之上这个部位 。如果不是这样,我化解对方捋时的转身右肩进入到了这个圆盘或扁圆盘之内,那幺,对方就容易成功捋动我 。⑷当以推按向前攻击对方时,不应该有腰胯的转动,必须如杨氏拳谱所说的“打人如亲嘴,手到身要拥”,也就是叶大密先生所说的“自身之三竖线必须保持齐头并进,方能完整一气”;攻击时身躯都要放鬆没有主动的局部用力,劲力都是腰骶部的后撑也就是命门后突传递上来引起拔背引起的,肩臂的运动方向与腰骶背脊的运动趋向是相反的 。这样的反应,不仅能够充分传输全身的劲力,而且能够有效破坏对方的捋、采与拖拉等 。⑸整个推手过程中使我的面部始终要“对”準对方的身躯中轴,以利于随时攻击对方,同时要时时借对方之力促使对方的面部和胸正中线朝向偏离我的身躯中轴 。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化解与攻击对方成功 。〈三〉手法: 单推手的手法有这样几个规律: ⑴手臂动力的规律: 无论是哪一类单推手,肩臂的运动都不是局部主动的,肩、臂和手没有向左右、上下、前后强行作用对方的任何主动,手的移动主要都是被对方所作用而被动的,其次都是被腰胯、腿脚所作用动而被动的 。这样,手臂才能是始终放鬆和自由的,不仅既能够轻鬆地贴附于对方也就是“沾粘连随”于对方,使得对方难以摆脱与我的接触,就象粘上了烂泥甩不掉,从而有效地牵制了对方,又能够自由地移动,随时可以攻击性的轻轻接触对方其它部位;对方会既感到我的手臂有一定的阻力,阻力会随着对方用力的大小而大小,这是由于不用力的放鬆所形成的;当对方用力小时,会感到我的手臂是有气无力的;而当对方用力大时,会感到我的手臂十分沉重因而阻力很大;无论哪种情况,对方都始终感到既实实在在地接触着我的手臂,又感到不能将力落实,推我的手臂就象是推浮在水面上的一条断臂 。这种情况反映了沾粘连随 。而沾粘连随虽然表现于手臂,其动力与操纵在腰胯与腿脚 。有点象踏脚踏车,看似控制车把手的方向是搭在车把手上的手,其实是腰胯与腿脚 。具体的动力规律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定步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