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特色传统名吃之一 灌肠


北京地区特色传统名吃之一 灌肠

文章插图
灌肠(北京地区特色传统名吃之一)【北京地区特色传统名吃之一 灌肠】灌肠是北京地区特色传统名吃之一 。是北京人喜爱的一种大众街头小吃 。灌肠在明朝开始流传 。《故都食物百咏》中提到煎灌肠说:“猪肠红粉一时煎,辣蒜鹹盐说美鲜 。已腐油腥同腊味,屠门大嚼亦堪怜 。”老北京街头常有挑担小贩经营此食品 。有记载:“粉灌猪肠要炸焦,铲铛筷碟一肩挑,特殊风味儿童买,穿过斜阳巷几条 。另外,在山西太谷、榆次、徐沟等地区盛行的灌肠是一种以荞面为原料的特色麵食小吃,它与北京人吃的灌肠完全不同,历史悠久,代代传承,有炸、煎、炒多种做法,食用时加上辣椒、蒜末、姜末,口感美味,深受当地喜爱 。在太原地区,有杨记、贾记多家特色灌肠商铺 。
基本介绍中文名:灌肠
主要原料:猪肥肠,荞麦麵粉,澱粉
是否含防腐剂:否
主要营养成分:脂肪,蛋白,澱粉,醣
主要食用功效:补血、健脾、壮筋骨
食品简介在北京的小吃中,灌肠要算得上是物美价廉,绝对的大众化 。这种纯北京式的真正土产多少年来在集市、庙会上随处可见,尤其是北京的夜市上,都少不了由它来唱主调 。您瞧,那卖灌肠的摊子上,大铁铲敲打着大铁铛的缘子“噹噹”作响,引得大人、孩子围上前非要掏钱来两盘儿尝尝 。说实话,吃灌肠不在乎解饿,只是领略它的风味,过过馋瘾 。
北京地区特色传统名吃之一 灌肠

文章插图
灌肠在北京的传统风味小吃中,要讲风味,这外焦里嫩的灌肠味道最奇特;要讲传统,它更是千古不变,无论是谁,依旧将煎好的灌肠蘸上蒜汁;依旧是用小竹籤一片片扎着吃,如果哪位用筷子那就没有一点情趣了 。听老人们讲,当年,地安门外后门桥东西两面各有一家灌肠铺,在北京很有名 。桥东一家较老的叫福兴居,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关张后便只剩下桥西的合义斋一家了 。当初,这合义斋也是以经营灌肠而出名,不过,今非昔比,当年的合义斋如今早已经改头换面,成为一家经营多种风味小吃,门脸儿修得古色古香的铺子了 。灌肠是把澱粉加红曲灌到猪肠子里面 。不过,这种讲究质量的货色现已不易吃到了,通常在庙会、夜市上您所见到、吃到的,只是用澱粉加上红曲捏成个棒槌形,切成片后上铛煎,滋味当然不如真正的灌肠,但因为用油煎得特别香,而且价钱又比较便宜,吃者依然很多 。甚至,有吃灌肠吃上瘾的人索性就买上几块,回家去自煎自吃,独享其乐 。这也是一种吃法 。分类一种为大灌肠,用猪肥肠洗净,以优质麵粉、红曲水、丁香、豆蔻等10多种原料调料配製成糊,灌入肠内,煮熟后切小片块,用猪油煎焦,浇上盐水蒜汁,口味香脆鹹辣 。另一种叫小灌肠,用澱粉加红曲水和豆腐渣调成稠糊,蒸熟后切小片块,用猪油煎焦,浇盐水蒜汁食用 。灌肠外焦里嫩,用竹籤扎着吃,颇显特色 。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有一种,用猪肠(有大肠也有小肠)洗净,内灌猪血加盐和大料(调味用的中草药),放入锅内蒸煮 。熟后直接浇上盐水蒜汁辣椒食用的吃法叫“水灌肠” 。以河南内黄楚旺镇的水灌肠较出名 。熟后切片用猪油煎焦食用的为“煎灌肠” 。营养成分灌肠含有大量脂肪、蛋白、小麦澱粉、醣类以及微量铁、钙、钾、钠等成分 。生产製作先将猪血放入30%的盐水溶液里,用木棍搅拌,不使凝固 。继之,再和四比一的稀水面汁混在一起,分批适量地灌入洗净的猪肠之中,待其血桨、面汁之混合体在肠内凝固后,即可放入水锅内用小火温煮,并要不断用针剌肠,使之冒出气泡,以免肠衣崩破 。一般情况下约一个半小时即可煮熟食用,如再进行加工更好 。其加工方法是:用手托肠,以刀剖为适量薄片,根据不同季节和食者爱好,可用蒜汁、香油调拌,称之为烧灌肠;或放入底平煎盘,加油煎,看好火色,待块体由红变紫黑,肠衣向外津油,用小铁铲翻动,即可盛入分盘食用,称之为煎灌肠 。用小磨香油煎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