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 三 )


景点简介图片大红门大红门是清泰陵总门户,建筑形式为单据庑殿顶,面阔34.8米,进深11.35米,高13.3米 。大红门两侧有宽厚高大的风水围墙向东西延伸,长达21公里,把分布在广阔的丘陵沃野之中的陵寝建筑包容其中 。

清西陵

文章插图
圣德神功碑楼记述皇帝生平功绩的主要建筑,俗称大碑楼楼高26.05米,四面辟门,重循九脊歇山顶,楼内有两统高大的品屓驮石碑,碑身阳面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着皇帝生前的丰功伟绩 。碑楼坐落在94米×94米的广场正中,四角各有一很高约12米的华表相衬 。
清西陵

文章插图
石像生石像生指安设在陵墓神道两侧的五对精美的石像生,分别是文臣、武将、马、大象、狮子 。清西陵只有泰陵、昌陵建石像生 。
清西陵

文章插图
龙凤门龙凤门是神道上门式建筑之一,为六柱三门四壁三楼顶形式,周身用黄绿琉璃构件嵌面,壁心画面是鸳鸯荷花图案 。
清西陵

文章插图
小碑楼小碑楼又叫溢号碑亭,是放置溢号碑的亭式建筑,四面有门,为双循歇山顶,楼内竖龙蚨碑一通,碑阳镑刻着雍正皇帝的庙号、溢号和徽号 。
清西陵

文章插图
朝房、班房朝方、班房坐落于隆恩门前 。其中,东朝房是为祭祀準备奶茶和瓜果的地方,又名茶膳房;西朝房是为祭祀準备麵食点心的地方,又名鋍饽房;班房为护陵官兵值班的驻地 。
清西陵

文章插图
隆恩门隆恩门是陵区前后两大部分的分界和门户,面阔五间,进深两间 。隆恩门前面的建筑分别坐落在神道正中与神道两旁的广场上,隆恩门后面的宫殿式建筑群则由一道宽厚高大的朱红围墙包围起采,形成了结构严谨的两层院落 。进入隆恩门的第一层院是一个砖石漫地的庭院,有大小不等的五座建筑,整齐地排列在广场的正中和东西两侧,最前边两座矮小的建筑是焚帛炉,北面是东、西配殿,再北是隆恩殿,隆恩殿是陵区主体建筑之一 。
清西陵

文章插图
隆恩殿隆恩殿又称享殿,是陵寝祭记时的主要场所 。整座建筑建筑在巨大的汉白玉基座上,重檐九脊歇山式顶,黄琉璃瓦覆顶,面阔五问,进深三间 。殿内有三间暖阁,中暖阁设神龛,供奉帝、后的牌位,地面以“金砖”铺漫,仍保持着原初风貌 。
清西陵

文章插图
方城、明楼方城即宝顶前的方形城堡式建筑,长宽各20.55米,高15.4米 。方城上建有明楼,明楼内竖石碑一统,明楼后即为埋葬皇帝的地宫宝顶 。
清西陵

文章插图
泰东陵建筑形制
泰东陵内安葬的是雍正帝熹妃、乾隆帝生母孝圣宪皇后 。泰东陵位于雍正帝的泰陵东北约1公里处的东正峪 。泰东陵是清西陵3座皇后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乾隆元年(1736年)九月,主持泰陵工程事务的恆亲王弘晊,内大臣、户部尚书海望向乾隆帝请示:雍正帝入葬泰陵地宫后,是否给皇太后预留分位 。乾隆帝不便作主,转而请示皇太后 。皇太后降懿旨:“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之后,以永远肃静为是 。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 。况有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可遵,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 。”乾隆帝遵照皇太后懿旨,于乾隆二年(1737年)在东正峪为皇太后建设泰东陵,约于乾隆八年(1743年)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