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 二 )


清西陵

文章插图
清西陵清西陵自雍正八年(1730年)首建泰陵,至民国四年(1915年)光绪的崇陵建成,历经186年,共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7座,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 。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1000多间,石雕刻和石建筑100多座 。地理环境清西陵位于东经115°13’—115°25’,北纬39°20’—39°25’之间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 。清西陵是一片丘陵地,区域内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岗峦起伏,林木丛茂,河道纵横,为北易水河的发源地,最高海拔1121m 。周围群峦叠嶂,东有2300多年前的燕下都故城址,西望紫荆关,北枕永宁山,现抵易水河 。建筑布局总体规模清西陵有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建筑群 。在方圆200华里、面积800平方公里的陵区内,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古松林 。从建陵开始,清朝就在永宁山下、易水河畔、陵寝内外栽植了数以万计的松树,这里有古松1.5万株,青松幼柏20余万株 。
清西陵

文章插图
清西陵地图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 。每座陵寝严格遵循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皇帝陵、皇后陵、王爷陵均採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公主、阿哥园寝均为绿色琉璃瓦盖顶,这些不同的建筑形制,展现出不同的景观和风格 。清西陵共有14座陵寝,帝陵4座:泰陵(雍正皇帝)、昌陵(嘉庆皇帝)、慕陵(道光皇帝)、崇陵(光绪皇帝);后陵3座:泰东陵、昌西陵、慕东陵;妃陵3座,其他陵寝4座(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 。共葬有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以及王公、公主等70多人 。陵区布局清西陵陵区内各陵园共用祖山、石牌坊、大红门,周围均用风水围墙和火道、界桩围绕 。陵寝布局有主有从,皇后陵和妃园寝均以本朝帝陵为中心,分建左右,自成一区,体现了附属关係,表明陪葬之意 。各帝陵神道均与主陵神道相接,后陵神道与本朝帝陵神道相接,形成枝状的神道网路 。这些特点是清代以前的历代皇陵所不具备的 。整个清西陵陵区以清世宗雍正帝的泰陵为中心,西面分布着清仁宗昌陵和清宣宗慕陵,东面分布着清德宗崇陵、溥仪墓以及阿哥、公主园寝和永福寺等建筑 。
清西陵

文章插图
清西陵布局文物遗存清泰陵建筑形制
清世宗泰陵,居于清西陵陵区的中心位置,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 。其余各陵分布在东西两侧 。清泰陵是清西陵的首陵,埋葬着雍正帝及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 。位于永宁山主峰之下,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 。泰陵的神道,由三层巨砖铺成,上南往北分布着40多项大大小小的建筑 。第一座建筑物是进入陵区的一座联拱式五孔桥,桥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 。这三座石坊,都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形式,用青花石筑成,上刻有山、水、花、草、禽兽等图形,被视为清西陵建筑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清泰陵是西陵的主体建筑,规模大,体系完整 。清西陵以泰陵为中心,其余各陵分布在它的东西两侧,规制与清东陵基本相同 。过一座联拱式的五孔桥,进入陵区,前有三座精美高大的石牌坊和一条宽十余米、长5华里的神道贯穿陵区全部 。依次建造石牌坊、大红门、具服殿、圣德神功碑楼、七孔石拱桥、石像生、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和宝顶等一系列建筑和石雕刻 。隆恩殿建造精美壮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重檐歇山黄瓦顶,木结构卯榫对接 。明柱沥粉贴金包裹,殿顶有旋子彩画,梁枋装饰金线点金,枋心彩画“江山统一”和“普照乾坤”,色彩调和,殿宇金碧辉煌 。陵区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