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除了日文报刊和日本控制的外国媒体,绝大多数在上海出版的英文报刊,尤其是英国人创办的《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和美国人创办的《密勒氏评论报》(The China Weekly Review)、《大美晚报》(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等都刊发了大量的图文报道,积极声援 抗战,谴责日军的法西斯暴行,赞扬 军民的众志成城 。本文以《密勒氏评论报》和《生活》杂志为例,介绍美国媒体对淞沪会战的报道 。
《密勒氏评论报》
100年前的1917年6月9日,《密勒氏评论报》创立于上海,创始人是密苏里大学毕业生中最早来到 的新闻采访人员密勒(Thomas Franklin Fairfax Millard) 。1922年,鲍威尔(John Benjamin Powell)接任该报第二任主编 。1923年6月,鲍威尔把英文刊名改为The China Weekly Review(《 每周评论》) 。
鲍威尔
《密勒氏评论报》的读者以在华的外国商人、使领馆人员、传教士、新闻采访人员和 的 、商人、知识分子、学生为主 。该报的海外读者虽然不多,但分布极广,世界各大图书馆都是其常年订户 。在《密勒氏评论报》的编辑政策宣言中,鲍威尔曾指出:“本报历来主张 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而不为西欧或东瀛之附属品 。”
淞沪会战爆发,鲍威尔和报社毫无准备,虽然翌日的报纸(8月14日)还可以正常发行,但随着交战升级,形势急转直下 。由于印刷厂正好位于中日交战的火线上,印刷工人全都弃厂而逃,后多亏鲍威尔手下的一位印刷工人推荐了位于一幢大楼地下室的小型印刷所,8月21日的《密勒氏评论报》才得以印刷完成 。
1937年8月21日的《密勒氏评论报》头版
鲍威尔戏称他的报纸是货真价实的“地下”出版物,虽然版面从原来的40页锐减至16页,但仍用将近6个版面回顾了淞沪会战开战后上海发生的各种事件 。第一篇相关报道名为《上海深陷于现代战争的恐怖中》,给出了驻沪外国人的具体伤亡情况 。关于战事进展,该期报纸及时回溯了8月16日晚 鱼雷快艇击伤日本旗舰“出云号”,并迫使其从虹口日本领事馆附近水域转移到黄浦江中游;以及8月17日 第九集团军对日军在杨树浦和虹口的多处据点发动总攻的情况 。
出于对日军暴行的强烈愤慨,《密勒氏评论报》9月4日刊文《日本人的道德和红十字会旗的神圣》进行谴责:“日本对学校、车辆等进行无差别的轰炸,还对插着红十字会旗帜的车辆进行轰炸,造成了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但日本人却诡称这是因为有人想把红十字会的旗子当作幌子,进行反日活动 。”
夜间定时曝光照片:虹口、杨树浦和浦东的工业区遭战火吞噬,财产损失在2500万到3500万美元之间
中日双方在上海开战约一个月后,《密勒氏评论报》开始整理出版淞沪会战大事记,每一期报纸均辟出专栏详述过去一周的每日突出事件,一直坚持到1937年10月23日出版的那一期 。
前周每日突出事件汇总
除了定期回顾前周战况,《密勒氏评论报》也积极宣传 军队的英雄事迹和不俗战绩,比如在开战之初的一则报道:“8月14日,年仅26岁的 上尉梁鸿云在驾机炸毁一艘日舰后遭遇两架敌机攻击,他的脊柱和胸部中弹,飞机也被日军防空火力的弹片击中 。但梁鸿云依然顽强地驾驶飞机安全降落在 防线内的机场,虽然他被立即送往医院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而壮烈殉国 。”又如在10月2日给出的战果统计:“日本 仅在8月21日就损失了19名飞行员 。在两周内54名 飞行员总共击落了62架日本军机 。”(所有损失后得到日本 省的确认)
日本 在一天内就损失了19名飞行员
9月18日,《 的士兵担守土之责为民族而战》一文如此对比中日军队的风纪:“在上海的外国人普遍赞赏 军队高昂的士气、纪律严明和良好的行为 。在此危急存亡之秋,接触过 士兵的大多数外国人见证了他们的热忱和友好 。现在只有日本人以及日本人的朋友们和雇员们,在评价 士兵时使用‘无礼’这个词,而外国朋友最近的切身感受是日本士兵才真正是粗暴无礼的 。”
- 《中国好声音》10年过去了,10位冠军境况差距大,有人县城商演 中国之最演唱者
- 什么是脱口秀的写法步骤,参观接待解说词
- 央视春晚最震撼节目《少林魂》引发全民热议刷屏 少林魂吉尼斯记录
- 再看《十二生肖》,幕后故事让人震惊,特别最后一条让人感动 吉尼斯记录250人
- 揭秘:刘封是刘备的什么人?刘封是因何而死
- 小富即安by爱看天 《小富即安》
- 《恶俗》:你被精美的包装和令人心动的广告欺骗过么? 中国十大恶俗广告
- 九大会画人气美少年,每个都不简单,有人靠作品,有人靠颜值 中国之最主题绘画少年
- 央视七夕献唱《华夏》中华底蕴中感受中国节 中国之最节目串词
- 一代魁拔一代臣,《巅峰之作》魁拔 历史第六代魁拔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