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泉青瓷


浙江龙泉青瓷

文章插图
浙江龙泉青瓷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西南部,与福建省接壤,以出产青瓷着称 。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製作瓷器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东汉有了重大突破 。三国两两晋南北朝后,南方和北方所烧青瓷开始各具特色 。
南方青瓷,一般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色晶莹纯净,常用类冰似玉来形容 。北方青瓷胎体厚重,玻璃质感强,流动性大,釉面有细密的开片,釉色青中泛黄 。
龙泉青瓷始于五代,盛于南宋,极具典雅、端庄、古朴、青淳之特色 。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斑斓着称于世 。
龙泉青瓷分“哥窑”和“弟窑”:哥窑瓷品以紫口铁足、釉裂成纹、幻变见长;釉层饱满丰厚,釉色清灰淡雅,素有“金丝铁线”之美称 。瓷器古色古香,庄重典雅,被视为瓷中珍品 。
【浙江龙泉青瓷】弟窑则以晶莹润泽的青釉闻名天下 。白胎厚釉、光泽柔和、温润如玉,其有稜线处,微露白痕为“出筋”,脚呈红色为“硃砂底”,被誉为“青瓷之花” 。
基本介绍中文名:浙江龙泉青瓷
产地:浙江龙泉
鼎盛时期:南宋
分类:哥窑;弟窑
哥窑荣誉:五大名窑之一
弟窑荣誉:青瓷之花
窑址:500多处
来源:章氏兄弟
分布:沿溪各地及其附近县市
创始人:章生一、章生二
青瓷泰斗:徐朝兴,毛正聪
历史来源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西南部,与福建省接壤,以出产青瓷着称 。
浙江龙泉青瓷

文章插图
浙江龙泉青瓷龙泉青瓷始于五代,盛于南宋,极具典雅、端庄、古朴、青淳之特色 。产品种类涉及现代与仿古的人物、动物、花瓶、挂盘、茶具、文房用具、高档茶、酒、餐饮、药品皿具、灯具、版瓷版石及浮雕瓷画等 。产品品种成百上千种 。龙泉青瓷一直被誉为世界瓷器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龙泉青瓷分“哥窑”和“弟窑”两种类型 。龙泉“哥窑”瓷品以紫口铁足、釉裂成纹幻变见长,釉层饱满丰厚,釉色清灰淡雅,素有“金丝铁线”之美称,瓷器古色古香,庄重典雅,因此被视为瓷中珍品,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而龙泉“弟窑”则以晶莹润泽的青釉闻名天下 。白胎厚釉,釉层丰厚,光泽柔和,蕴润如美玉,其有稜线处,微露白痕为“出筋”,脚呈红色为“硃砂底”,被誉为“青瓷之花” 。文物普查发现,这里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五百多处,仅龙泉市境内就有三百六十多处,这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史称龙泉窑 。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範围最大的青瓷名窑 。翟翕武在1959年5月于龙泉瓷厂时讚叹“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绿时” 。龙泉青瓷源于五代,盛行于宋,是中国国制瓷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有着“质如玉、亮如镜、声如磬”的美誉 。龙泉青瓷不仅是皇宫的贡品,而且是中国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世界性商品 。发展阶段龙泉窑始于西晋,北宋时已初具规模,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制瓷技艺登峰造极,梅子青、粉青釉达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传统龙泉窑中的哥窑与官、汝、定、钧等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
浙江龙泉青瓷

文章插图
浙江龙泉青瓷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着称于世 。“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之花”不愧为瓷中之宝,珍奇名贵 。龙泉窑的青瓷技艺推动了各地瓷窑的发展,从南宋至明代,福建、广东沿海和江西一带的瓷窑纷纷烧造出类似龙泉青瓷的产品 。龙泉窑青瓷在国外也有重大影响,宋元时期就大量出口,陈桥驿在《龙泉县地名志序》中说:"从中国东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海,……,无处没有龙泉青瓷的蹤迹 。"龙泉青瓷在宋元时达到高峰,明代生产规模不减,但质量下降,至清代逐渐衰落,晚清后曾一度停烧,仅有少数窑口从事仿古生产 。龙泉青瓷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五代到北宋早期、北宋后期到南宋、元明 。五代到宋初三国两晋时期,当地的老百姓利用本土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取越窑和瓯窑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开始烧制青瓷 。这一时期的青瓷作品製作粗糙,窑业规模也不大 。但是,到五代和北宋,吴越国的统治者为了俯首称臣,每年向中原君主供上不计其数的"秘色瓷",以示修好 。如此庞大的生产数量致使越州窑场无力承担,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龙泉窑便以担负这样一个"和平"的贡器使命换来了它本身发展的契机 。当时,龙泉窑业初具规模,烧制青瓷技术已有相当水平 。加上越窑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一批优秀的瓷匠陆续在龙泉安家落户,龙泉窑产品的质量得以迅速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