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杨梅


浙江杨梅

文章插图
浙江杨梅【浙江杨梅】杨梅属于杨梅科乔木植物 。又称圣生梅、白蒂梅、树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在中国华东和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区均有分布 。杨梅原产中国浙江余姚境内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发现杨梅属花粉,说明在7000多年以前浙江地区地区就有杨梅生长 。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浙江杨梅
别称:圣生梅、白蒂梅
界:植物界
科:杨梅科
分布区域:华东和湖南、广东
产地浙江杨梅以余姚、慈谿、仙居、黄岩、文成、瓯海、永嘉、兰溪、等7个杨梅主产地 。品种浙江杨梅品种主要有:荸荠种杨梅,味甜,个头一般,主产区兰溪马涧、余姚、慈谿、仙居一带 。为当前我国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也是当前国内最佳的鲜果兼加工优良品种 。1984年由该品种製成的糖水罐头,获国家银质奖,在国际上还获得了世界旅游食品金桂叶奖 。于每年的6月下旬成熟,果实紫黑色,果型较小,核小,但品质特佳,肉与核易分离,可食率95.0%,含可溶性固形物12.0% 。着果牢固,采前落果现象少 。该品种丰产、稳定、优质、适于鲜食与榨汁、罐藏加工,适应性广,有抗癌作用的报导 。东魁,又名东岙大杨、巨梅,是国内外杨梅果型最大的品种 。原产浙江黄岩、临海仙居种植尤多且果味更甚,7月上旬成熟 。是浙江农业大学与澄江区柑橘推广站从地方晚熟优良品种中选出的 。果色紫红,单果重24.7g,最大果重51.2g 。甜酸适口,品质上等,含可溶性固形物13.4%,可食性92.8% 。树势尚强,枝条比较稀疏,抗风力较强 。产量高而稳定,适于鲜食 。丁岙梅:原产温州茶山 。6月下旬成熟,果紫红色,果柄长,果蒂绿色瘤状凸起,单果重15~18g,含可溶性固形物11.1%,可食率96.4%,品质上等 。果实固着能力强,带柄採摘,较耐运输 。浙江临海早大梅:为成熟期较早的大果形品种,品质较佳 。产地6月中旬成熟,单果重15.7g,最大果重18.4g,含可溶性固形物11.0%,肉质较硬,较耐贮藏运输,果实采后存放1昼夜仍保持原来果色,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早熟品种 。其中临海仙居杨梅打出了品牌,在行内已形成“世界杨梅在中国,中国杨梅出浙江,浙江杨梅数仙居”的说法 。早色:浙江萧山临浦实生优选良种 。产地6月中旬成熟 。果紫色,平均单果重12.68g,果肉緻密,较脆,汁液多,含可溶性固形物12.4%,品质上等 。晚稻杨梅:产浙江省舟山皋泄 。该品种至今已有140余年的栽培历史 。7月上旬成熟,为当前品质最佳的晚稻品种之一,单果重12g,含可溶性固形物11.1%,可食性96%,富含香气,系鲜食与加工的优良品种 。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耐瘠薄,丰产性好 。但对杨梅癌肿病抗性较弱,引种时苗木应严格检疫 。地理分布杨梅原产我国温带、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山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海南岛以北,即北纬20度至31度之间,与柑桔、枇杷、茶树、毛竹等分布相仿,但其抗寒能力比柑桔、枇杷强 。主要分布的省份有云南、贵州、浙江、江苏、福建、广东、湖南、广西、江西、四川、安徽、台湾等,其中以浙江的栽培面积最大,品种质量最优,产量也最高 。其次是江苏、福建与广东 。国外,如日本和韩国有少量栽培,东南亚各国,如印度、缅甸、越南、菲律宾等国也有分布,但因其果形小、味酸,多种植在庭院供作观赏,或作糖渍食用,没有作为经济果树栽培 。因此,杨梅是浙江的特色经济水果 。产量综合杨梅树性强健,易于栽培,经济寿命长,生产成本明显比其他水果低,因此,被人们誉为“绿色企业”和“摇钱树” 。主产地浙江兰溪马涧、余姚、慈谿的荸荠种杨梅,嫁接苗如栽培得法,一般4~5年即可挂果,8年后进入盛果期,株产量50~80公斤,大树株产高的达300公斤,最高达到500公斤,连片种植平均亩产1000公斤,高的可达2000公斤 。慈谿市三北镇黄国耀农户,承包集体448株杨梅,1998年(小年)杨梅产量9000公斤,收入4.2万元 。主产地浙江黄岩的特大果形的东魁杨梅,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能稳产高产,一般5~6年始果,10年后进入盛果期,株产30~50公斤,15~40年生大树平均株产70~80公斤,最高达350公斤 。浙江黄岩、兰溪连续6年的市场平均售价均稳定在每公斤20元,因此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杨梅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糖水杨梅罐头、果酱、蜜饯、果汁、果乾、果酒等食品,其产品附加值成倍提高 。杨梅鲜果或产品还空运到香港、新加坡、法国、俄罗斯等市场 。在香港超级市场的东魁杨梅,每只售价高达1美元 。2000年浙江青田东魁杨梅空运法国,每千克售价约人民币280元 。栽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1年底,我国杨梅栽培的总面积约320万亩,约占全国水果总面积的26% 。浙江省杨梅栽培的总面积约为70万亩,年总产量为21万吨,比1985年(26万亩,462万吨)分别增长了62.9%、78.0%,增长势头非常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