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元帅竟然是这样死的

中国历史上的元帅最早出现于公元前633年,那时中国还处于春秋时期,晋国名将先轸是中国第一位获得元帅称号的军人,然而身为中国第一位元帅,先轸的死法却太出人意料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元帅
先轸,又称原轸,春秋时期晋国上卿 。先轸曾辅佐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屡出奇策,并以中军主将的身份指挥城濮之战、崤之战,打败强大的楚国和秦国 。先轸在公元前633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时拥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 。
英勇善战,一举擒获三名秦国将领
晋襄公元年(前627年),秦国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率军偷袭郑国,由于意图暴露,中途返回,经过晋国 。先轸力主截击秦军,断其归路 。
先轸认为,秦国这次出师,国内许多有识之士不同意,不得人心;秦国这次行动,并未征求霸主晋国的意见,这是欺晋文公逝世不久,晋国无人;何况郑国与晋国是同姓,在道义上应该站在一起 。从这三方面考虑,这一仗非打不可 。
由于先轸的坚持,晋军截击秦军,大战于淆(在今陕西潼关以东),全歼秦军,三员秦将全都做了俘虏,这就是著名的淆之战 。就在处理这三员秦将的问题上,先轸与晋襄公发生争执,大动肝火 。
放不放俘虏,先轸与晋襄公起了争执
原来,晋襄公的母亲是秦国人,她对襄公说,秦穆公对战败很恼火,定要杀那三员秦将 。如把他们放回去,即满足了秦穆公的愿望,又对秦晋两国的关系会有好处 。晋襄公马上下令,把孟明视等三人放回了秦国 。
孟明视等三人回国后,虽然很多大臣都建议秦王杀掉他们,但秦穆公认为打败仗是自己决策失误,与三位将军没有关系,力排众议,没有追究他们的败军之罪,还让他们官复原职 。从这一点看,秦国后来能统一六国,绝不仅仅是因为侥幸 。
再说先轸,等到他得知消息时,三位秦国大将已经被放走了 。先轸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对晋襄公发了一通脾气,指责他只听妇人的一番话,就把将士们喋血沙场抓来的俘虏轻易纵还,放虎归山 。他越说地气愤,竟当着晋襄公的面,一口吐沫吐在地上,表示对晋襄公的鄙视,然后头也不回径自离去!
虽然先轸的言行不合礼仪,但先轸的话无疑是对的,晋襄公赶快派兵,想把秦国三名将领给抓回来,不过等追兵出发,三名秦国将领早已经跑远了 。
事情过后,晋襄公对先轸的无礼行为并没有迫究 。晋襄公未追究先轸的责任,却等于直接害死了这位春秋第一猛将!
犯下错误,始终不能宽恕自己
【不可思议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元帅竟然是这样死的】先轸事后非常后悔,不管怎么说,一个是君,一个是臣,太不应该以这种态度,这种方式来对待君主 。这样下去,他就会变成凌驾于君主之上的权臣 。虽然先轸脾气暴躁,在军事上足智多谋、敢打敢拼,但他的为人,却是尽忠为国、耿正忠诚,最后,先轸选择以死来表明自己对晋国、对晋襄公的忠诚!
先轸上书晋襄公,这样说道:
臣,知道自己的罪过,对君主过于无礼 。但是,主公您不仅没有责罚我,反而还委我以重任 。臣深感不安 。
这将是我最后一次出征了,如果侥幸可以获胜,那您将如何赏赐我呢?当我归来之时,不接受赏赐,这是有功而不赏;若接受了赏赐,则又是无礼也可以论功了 。
有功不赏,那就乱了国家法度,以后再如何劝别人立功呢?无礼论功,也同样是乱了国家法度,以后再如何惩治有罪之人呢?功罪紊乱,何以为国?
所以,我只有再不回来了 。
我将驰入狄军之中,借于狄人之手,来替主公您,讨伐我当面冒犯君王的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