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遇到他任你再厉害的猛将也只能仰天长叹

【一旦遇到他任你再厉害的猛将也只能仰天长叹】太平天国在定都南京后,派出军队北上进攻清廷的都城北京 。这支军队,太平天国自称为“扫北军”,史书上则一般称为北伐军 。
太平天国北伐军的将领是林凤祥和李开芳 。这俩人被称为太平军中的虎将,不仅打仗十分勇猛,而且对太平天国也十分忠诚 。
太平天国上下普遍认为,派林凤祥和李开芳率军进攻北京,此去必定马到成功 。然而,没有人想不到,他俩会遇到一个不可能战胜的敌人 。
1853年(咸丰三年)5月13日,江苏扬州已经进入夏季,天气虽然算不上酷暑,却也相当炎热 。在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的率领下,5万(一说2万)北伐军从扬州出发 。
林凤祥、李开芳不愧是两员虎将,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进展神速 。一个月后,北伐军攻占归德(今河南商丘),缴获大量火药、大炮等物资,北伐军士气十分高昂 。
在河南荥阳汜水渡口,北伐军开始向北渡过黄河,此时清军也已经追到 。为了保证顺利渡河,北伐军留下4000人阻击清军 。
一般来说,在战争中为了掩护大军行动,而担任阻击任务的小股部队,基本上都等同于去送死 。但这一次,被派去担任阻击任务的北伐军,应该暗自感到庆幸 。
在掩护大部队渡过黄河后,清军开始对黄河南岸的4000太平军发动进攻 。这4000太平军且战且退,一路急行军,居然突破清军的围追堵截,在一个多月后,进入太平军控制的安徽安庆地区,后来这部分人并入太平军的西征军中,这也是北伐军中唯一一支成建制生存下来的军队 。
而渡过黄河的北伐军,清廷在短暂的迷糊过后,已经认定他们的目标是北京,开始在北伐军行进道路上,层层布防,并调集重兵进行围剿 。
林凤祥、李开芳采取避实击虚、高速机动的策略,在山西、河南、河北境内流动作战 。除怀庆(今河南省沁阳市)攻而不克外,其它清军守卫的城池,无不被北伐军一一攻破 。
当北伐军进攻到距北京仅有150公里的保定附近时,北京城内已经乱作一团 。
面对来势汹汹的北伐军,咸丰皇帝一边下旨部署京城的防守,一边开始着手准备迁都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 。显然,咸丰皇帝已经认为北京守不住了,但老天这时帮了咸丰的大忙,从而直接给北伐军带来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
当北伐军进攻到天津附近时,已经是阳历的11月份,北伐军不曾想到的敌人出现了,这就是北方的严冬 。
对于人类来说,大自然只能顺应,而绝不可能战胜它 。对一支军队来说,尤其如此 。二战时德国进攻苏联,一路打得苏联丢盔卸甲,然而当苏联的严冬来临时,德军开始进入失败倒计时 。
林凤祥率军驻扎在天津附近的静海县,李开芳则率军驻扎在静海县的独流镇,
这一年北方的冬天不仅来得早,而且气温也比往年低的多,在阳历十月初,河水已经开始结冰 。到11月份时,整个北方更是天寒地冻、滴水成冰,这是一路攻城掠地的太平军所从未遇到过的 。
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发起,起义士兵都是南方人,北伐军也不例外 。即便是后来参加太平军的湖南、湖北、安徽士兵,也都常年生活在黄淮以南,从地理上讲,依然属于南方 。
天津的严寒,让这些南方士兵根本无法适应 。北伐士兵原来吃不惯北方的面食,但很快连面食也无法足量供应,过冬的棉衣也十分短缺 。
实际上即便是有充足的棉衣,南方人到了北方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适应的 。即便是现在,很多南方人到了北方,穿的跟个粽子一样,冬天耳朵、手脚依然会被冻伤,更不用说缺吃少穿,在冰天雪地里还要作战的北伐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