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八卦阵诸葛连弩诸葛亮北伐为何仍受挫?

诸葛亮不仅是一流的战略家,还是高明的战术家,在军事训练、将领选拔、武器革新以及军事后勤方面都有很具体的思想和创新 。作为军事发明家,诸葛亮曾发明了八卦阵、诸葛弩、木牛流马等,并为蜀军配备了蒲元刀这样的战场利器 。
可以说,在军事科技方面蜀军远远先进于魏军和吴军,但这样一支用“黑科技”打造的军队却在北伐中屡屡受挫,是这些技术不灵,还是另有原因?
一:八卦阵不是传说
蜀地缺少好马,蜀军以步兵为主,要与以骑兵为主的魏军对抗就必须弥补这个缺陷,为此诸葛亮亲自钻研了阵法,《三国志》说他制作了八阵图,用阵法提高蜀军的战斗力 。
八阵图虽然记录于正史中,但缺少对它详细情况的记载,所以历来有不少争论 。但综合来说,类似于八阵图这样的练兵、作战的阵法是存在的,它不仅用于两军对垒,还应用于行军、宿营、训练等各个方面,也许它的基本阵形为8个方阵,或者纵横各8行,因此叫八阵图 。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严密的阵法和各兵种间的配合提高战斗力,这是八阵图的基本指导思想 。
八阵图虽然已不知其具体内容,但绝不是传说,除《三国志》提到外,《水经注》中也记载着定军山下有诸葛亮所布八阵图的遗迹:“沔水东迳武侯垒南,又东迳沔阳县故城内,南对定军山,山东名高平,是亮宿营处,营东即八阵图 。”《水经注》成书于诸葛亮之后200多年,它的记载有一定可信度 。
沔水即汉水,此处八阵图应该是诸葛亮在汉中厉兵讲武的一处遗迹,但这不是最有名的八阵图,《水经注》里还记载白帝城下有一处八阵图,遗迹由许多石块组成,石块成8行,行间距为2丈 。
也有另外一种意见认为八阵非实指,而是某种阵法的总称,这种说法看起来也有道理 。《孙膑兵法》中就有“八阵篇”,讲的是如何根据敌情配备兵力,而非一种具体的阵法 。
《孙膑兵法》曾失传很久,1972年在山东银雀山西汉墓中才得以重见天日,但在诸葛亮时代这部兵书是存在的,喜欢读兵家著作的诸葛亮一定重点看过这部著作,对“八阵篇”也有过深入的学习和思考,他后来所研创的八阵图应该是对布阵方法的汇编 。
二:骑兵的恶梦诸葛连弩
在街亭古战场所在地附近曾发现过一把铸有“蜀”字的弩机,后被称为“诸葛连弩”,这是诸葛亮革新兵器的一项重要发明 。
《魏氏春秋》记载,诸葛亮“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之胶制弩沿用秦汉工艺,弩机以青铜制成,一弩一矢,经过诸葛亮的改造箭矢改用铁制,增加了杀伤力,尤其是一弩十矢的设计,使单发变成了连发 。
10支箭是否一次性射出?对这个问题还有不同理解 。明代著作《天工开物》对诸葛连弩的制作有详细描述,根据它的记载,诸葛连弩的工作原理如下:驽机上刻直槽,有一个函,里面装10支矢,另安装一个机木,在手板弦的上面,发去一矢,槽中又落下一矢,则再扳木上弦而发,实现连续发射 。
即便不是十矢齐射,这种手动变半自动的方法也极大地提高了发射频率 。弓弩是对付敌人骑兵的利器,弓弩要提高杀伤力,除增加射程和力度之外,更要提高速度,面对敌人的骑兵,射击速度是致胜关键,无论是手拉的弓箭还是弩机,一次一发,弓弩手再怎么训练速度也难以提高,改成一弩十发后,速度增加了数倍 。
【有八卦阵诸葛连弩诸葛亮北伐为何仍受挫?】魏军里也有连发的弓弩,但它达不到一次连发十矢,《北书堂钞》里有魏明帝写的一首诗,内称“长戟十万队,幽冀百石弩,发机若雷讯,一发连四五”,可见它的发射效率只是诸葛连弩的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