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称核爆几乎对二战无影响:苏军促成投降

参考消息网8月5日报道 德新社8月3日发表题为《美国专家说,促使日本投降的是苏联参战而非原子弹》的报道称,美国对日本城市最严重的轰炸始于1945年春天,以3月9日至10日对东京的轰炸为标志,据估计这次轰炸造成12万日本人丧生 。
原子弹终战论至今仍有人信
到8月,共计有60余个大城市遭毁灭,日本领导人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大量城市人口的死亡是这个国家爱国主义的一部分 。
据“反思核武器计划”的历史学家沃德·威尔逊说,事实上,在波音B-29超级堡垒“伊诺拉·盖伊”轰炸机8月6日在广岛投下全世界第一枚原子弹之前,美国不得不寻找一个足够大的未遭毁灭的城市用于全面展示其“末日”武器的实力 。
70年之后,美国仍有许多人赞同其政府的说法:在广岛投掷原子弹(以及8月9日在长崎投掷了第二枚原子弹)导致了日本人的投降,结束了太平洋战争,拯救了计划在10月至11月展开陆地入侵的50万美军的生命,并且挽救了数以万计的日本平民的生命 。
但是,还有一些人开始质疑是否是广岛事件本身令日本的裕仁天皇及其军队在8月15日无条件投降 。
核爆对日投降几乎没有影响
美国历史学家长谷川毅认为,首要的诱发因素是苏联在8月9日突袭日本控制的满洲 。
威尔逊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说:“广岛事件之后日本高层并没有召开紧急会议 。日本人对于这件事的态度就仿佛是又有日本城市遭受了轰炸 。”
长谷川毅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一名教授,能讲俄语和日语,儿时亲眼目睹了对东京的轰炸 。他在自己2005年的著作《与敌人赛跑》中列出了时间表 。
威尔逊在接受德新社采访人员采访时说,日本军事参议院并没有召开会议对广岛遭原子弹袭击事件作出反应,但是在“获悉苏联已经宣战并且入侵之后的震惊和危机感”促使其立即在8月9日采取紧急行动,商讨投降条款 。
美国同一天在长崎投下了第二枚原子弹,但是长谷川毅认为这对投降的决定几乎没有影响 。
他援引当时的参谋次长河边虎四郎1949年向一位美国审讯者描述日本核心集团对于苏联入侵的反应的话说:“(最恐惧的)事情最终成为现实 。”
苏联参战比原子弹作用更大
1945年8月10日,裕仁天皇宣称:“看起来很显然这个国家再也没有能力发动战争了,连保卫本国海岸的能力都成问题 。”
5天后,日本无条件投降,因为此前拒绝了美英要求其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日本宣布放弃寻求优待条件 。
日本原本希望保留其帝国制度、军队以及尽可能多的领土,同时通过说服苏联(后者签署的中立条约的有效期持续到1946年)调停一项与美国的有利解决方案,从而避免因为战争罪被起诉 。
尽管其海军和空军事实上被摧毁了,日本的军事领袖仍自感处于一个强有力的谈判立场,因为武装平民和地面部队已经准备在原定的秋季地面入侵期间给美军造成严重的伤亡 。
但是,无视东京的外交建议,斯大林仍准备按照苏美英三国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商定的那样入侵日本 。
长谷川毅在《与敌人赛跑》中写道:“苏联参战在导致日本投降中发挥了较之原子弹更大的作用 。”
美国历史学家加尔·阿尔佩罗维茨、马丁·舍尔温和理查德·罗兹等学者作出了类似的解读,其中阿尔佩罗维茨在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了这一观点供讨论 。
夸大核弹作用减轻美负罪感
广岛和长崎事件为冷战奠定了可怕的基调,而且引发了关于哈里·杜鲁门总统投掷原子弹决定的道德性和战略必要性的持久辩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