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为何要学习曾祖父上演玄武门之变?

导读:唐一代,打开政变这一潘多拉盒子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因太子李建成与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不相容,李世民遂伏兵玄武门,将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齐王李元吉诛杀 。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两个月后唐高祖李渊禅位于李世民,史称唐太宗,此次政变被史家称为“玄武门之变” 。而李隆基的政变和登基也几乎与曾祖父李世民如出一辙 。可见李隆基对其曾祖父的尊崇和研究是如何地深刻了 。那么,李隆基为何要策动第二次玄武门之变(即史称“唐隆之变”),又是怎样一举获得政变成功的呢?让我们逐一揭开这层历史迷雾吧!
揭密李隆基为何再次上演玄武门之变
李隆基,史称唐玄宗,又称唐明皇,当了四十四年皇帝,既创造“开元盛世”,也制造了“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故事最多的皇帝之一 。但李隆基并非娘肚子里出来就该是天子,他的父亲李旦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子,而他则是李旦六子中的老三,按古代嫡长继位的一般规则,这父子二人都没有当皇帝的资格 。但事情就这么蹊跷,大唐王朝自开国至此,还没有人是以皇长子的身份登上帝位的 。那么,李隆基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呢?这要从“唐隆之变”说起 。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革周复唐,迎唐中宗李显复位 。李显是一个昏庸的皇帝,既纵容老婆,又溺爱女儿,并听任她们胡作非为 。景龙四年(公元710)六月,李显被一心想当女皇的老婆和恣意要当皇太女的女儿害死 。这就给早就在一旁侧目,伺机而起的李隆基及其姑母太平公主以可乘之机 。又一场残酷的宫廷喋血就这样发生了 。
李显死后,韦后先将十六岁的李重茂立为皇太子,随即又立为皇帝,自己则学武则天临朝称制 。继而又密谋害死李重茂,再除去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行武则天革唐故事 。韦后自知人心不附,遂调五万兵马,由韦氏族人分领,守护宫庭 。就在这剑拔弩张,事变一触即发之际 。平时紧附韦氏的兵部侍郎崔日用,深知李隆基平日厚结羽林豪杰并非善类,害怕谋唐之事一旦反复,必大祸临头 。于是暗中使宝昌寺和尚普润直入临淄王府,去向李隆基告密 。情况紧急,李隆基立即起身道:“事不宜迟,和尚先回寺,即密告日用,即日行动 。”
随即李隆基前往太平公主府 。虽韦氏对京城严加戒备,却不敢限制李唐皇室的行动,她哪里知道李隆基早已联络好果毅(禁军将领职称)陈玄礼、葛福顺、前朝邑卫刘幽求、御苑总监钟绍京、长上果毅麻嗣宗、万骑果毅李仙凫等作为内应了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密谋后,公主谴其子薛崇简及刘幽求、麻嗣宗等潜入禁中 。入禁前,薛崇简等问李隆基:“是否禀告相王?”李隆基回答:“吾曹为此以殉社稷,事成,福归于相王及公主;不成,则以身死之,不以累王也 。今启而见从,则王参予危事;不从,将败大计 。”是时,御苑总监钟绍京正在御苑家中,官舍人报称:“有人求见 。”钟绍京心知临淄王已到,即将行事,他反有些害怕迟疑起来 。其妻许氏见状,说:“忘身殉国,神必助之 。且同谋素定,今虽不行,庸得免乎?”钟绍京如梦方醒,忙出来拜见李隆基 。
李隆基知道此时羽林将士皆屯于玄武门 。夜幕将临,果毅葛福顺、李仙凫到李隆基驻足处请命 。时至二更,邑尉刘幽求自外来,说道:“天星散落如雨,天意如此,时不可失!”葛福顺见临淄王点头应允,便拔剑直入羽林营,先杀了韦睿(韦氏族弟),羽林兵一见,也跟随葛福顺将韦播、高嵩(韦氏党羽)杀了;对着正在观望的部分羽林军头目,葛福顺大呼:“韦后鸩杀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立相王安天下 。敢有心怀两端助逆党者,罪及三族!”羽林军平时早已对韦氏不满,听了葛福顺的言语,皆欣然从命 。随后,众军与刘幽求一道拥李隆基出御苑南门,钟绍京则率二百余苑中工匠跟随护卫 。李隆基命葛福顺率左万骑攻玄德门,命李仙凫率右万骑攻百兽门,约定会师于凌烟阁前,李隆基率羽林兵及禁苑工匠勒兵玄武门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