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讲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唐代大诗人李白这首诗,是被人们传诵的名篇之一 。李白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二十五岁开始,出游襄阳、汉口,南泛洞庭湖,东到金陵、扬州,回到湖北,跟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在安陆安家,约住了十年 。这首诗就在这段时期里写的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讲解

文章插图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讲解

文章插图
孟浩然是与李白同时代的诗人,湖北襄阳人,与李白交谊甚深 。李白对孟浩然是非常尊重的 。他的《赠孟浩然》诗,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又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孟浩然比李白大两岁,李白称他为“孟夫子”,把他比做高山,说明李白对他的钦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写他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扬州去 。孟浩然有《广陵别薛八》诗:“土有不得志,栖栖吴楚间 。”这两句话里当也反映他自己的感情,他也是不得志才去广陵的 。老朋友离开黄鹤楼向东去,从扬州来说,黄鹤楼在西面,所以称西辞 。在阴历三月正是花柳盛开的季节,坐船东下扬州 。孙洙在《唐诗三百首》里批这句是“千古丽句”,因为它唤起人们对春天秾艳的景色的爱好 。古人往往用秾密的柳树来比烟,像韦庄《金陵图》:“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扬州是当时繁华的地方 。把三月浓密的花柳同扬州结合,给人以秾艳的感觉 。不过它的特点是不用秾艳的字眼来作描绘,却能收到“千古丽句”的效果,这是他的高明处,因此从这句的文字看,是清丽而不是秾艳 。这首诗的突出描绘,还在后两句 。老朋友坐船去了,李白还在望;直到船远去了,只看到孤帆,他还在望;连孤帆也看不见了,只看见一点影子,他还在望:连影子都在水天相接的碧空里消失了,他还在望,只看到长江水在向天边流去 。这样的描绘,不是画,而是电影银幕的移动,是写得非常突出的 。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出极为深挚的友情 。像这样用电影银幕的移动来写送别的深情,而且写得这样突出的,这在古今无数的送别诗里很难找到 。所以这首诗成了千古传诵的名篇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讲解

文章插图
南宋的诗人陆游在《入蜀记》里说:“太白登黄鹤楼送孟浩然诗云:‘征帆远映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盖帆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陆游看到这个本子,说帆映着远山,更好看 。陆游是坐船入蜀的,他说的帆映远山,当是他坐在船里,看到别的帆船,用远山做背景很好看 。船在前进,做背景的远山过去了,所以说“碧山尽” 。李白是站在江边望朋友的船,假如在黄鹤楼边望出去有碧山做背景,直到船望不见了,这个碧山不会动,怎么会“碧山尽”呢?再说“帆映远山尤可观”,注意帆映远山的可看,是在欣赏江中景物,而李白的注意在送别,在惜别,在写离情,与欣赏景物不同 。因此,陆游看到的本子是不可靠的,那样写也不可能表达出极为深挚的感情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天际流”是什么意思?谢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谢朓在江中逆流而上,看到江水向东北流去 。他望天边有归舟来 。这个“天际”指天边,天边指远望上游水天相接处,即西边,因长江从西流向东 。“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个“天际流”倘作向水天相接的西边流,就跟向东流不合,只能作向水天相接处的东边流去,跟谢朓的“天际”方向相反了 。这是情景不同解释也不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