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诗词共赏《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古诗讲解全文意思

【学生诗词共赏《小儿垂钓》小儿垂钓古诗讲解全文意思】我们来共同欣赏唐朝胡令能的一首《小儿垂钓》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子学习垂钓的可爱的景象 。其作者胡令能(785-826年),在唐朝群星璀璨的诗人之中并不是很引人注目的,甚至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全唐诗》也只收录了他的四首诗 。对于他的记载原文是这样写的:“胡令能,圃田隐者,少为负局锼钉之业 。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 。”意思是说:他从小家贫,隐居在田园之中;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 。传说诗人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然后突然之间就有了吟诗作赋的能力 。这个传说很有传奇色彩,一个梦让一个贫者成为了在唐朝诗词云集的时代一个能够出人头地的诗人 。估计听了这个传说,很多人都想回家去做梦了 。

学生诗词共赏《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古诗讲解全文意思

文章插图
胡令能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 。据说这首《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作者有感于小孩子的稚嫩与童真,写下了这首别有童趣的诗作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雕饰,在平淡浅易的词句中把垂钓小儿不尽的童真、无限的童趣和垂钓时专注的神态描绘得淋漓尽致,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 。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这首《小儿垂钓》 。
学生诗词共赏《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古诗讲解全文意思

文章插图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这两句重在写形 。“蓬头”两个字,首先刻画出这个小孩子绝对是一个农村不修边幅的小孩 。一般城里世家的小孩有时要受到各种礼仪的教育,不会蓬头垢面地跑到河边钓鱼的 。“蓬头”在写其外貌的同时,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 。就这样两个字,一个顽皮的小孩子就顺理成章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稚子,就是小孩子的意思 。咱们接下来说“纶” 。“纶,青丝绶也 。”这是《说文解字》的解释 。按:秦汉百石官佩此绶,非经纬织成,但合青丝绳辫纠之者,所谓宛转绳也 。而这里的“纶”指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 。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没有任何的粉饰,直写出乡村的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
学生诗词共赏《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古诗讲解全文意思

文章插图

学生诗词共赏《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古诗讲解全文意思

文章插图
下面写的是小孩子垂钓时的形象——“侧坐莓苔草映身” 。“侧坐”,是小孩子垂钓时的姿态,这里不用太详细的解释了 。“莓苔”指的是长在阴湿地方的青苔,显示了所在地点几乎是人迹罕至的地方 。“草映身”,这里不仅是“莓苔”,而且还有遍地的荒草,掩映着小孩子“侧坐”的身形,只露出了一个“蓬头” 。“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为什么小孩儿会选在这么个地方呢?因为这是一个偏僻清净,人不会受到阳光曝晒又不容易受到打搅,而鱼也不容易受惊的理想去处 。片面说出了小孩子的聪慧可爱 。
学生诗词共赏《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古诗讲解全文意思

文章插图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有人路过想问一下路,但垂钓的小孩子听到有人问路远远地就向他招手,却不敢发出声音来回应问路的人——可见小孩子的紧张心情 。为什么呢?下一句“怕得鱼惊”给出了答案——怕这一问一答的声音惊到了河中的鱼 。这一笔写出了小孩子专心致志钓鱼时,见到路人问路紧张的心情神态 。这也回应了第一句“学垂纶”,因为是初学,才有那样的专心致志,才害怕“路人借问”,“遥招手”也从侧面写出了小孩的机警与聪明 。这样一句,把一个初学钓鱼的小孩子天真无邪、又机警可爱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