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人处世十大哲学,学到你就赚到了!

1、“每逢大事有静气”
出处
曾国藩年轻时在官场沉浮,难免有心烦气躁之时,便向理学名臣唐鉴先生请教,唐鉴送了他一个字——“静”,心静下来,就能处理各种纷乱的军国大事 。从那时起,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许多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体会和方法,便都在此中获得 。尤其在遇到重大问题时,他更是不轻易作出决定,总要通过几番静思、反复权衡之后,才拿出一个主意来 。为让气氛更宁馨些,还往往点上一支香 。每见到这种情况,家人有再大的事也不打扰他 。
2、“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
出处
这一天,曾国藩带着日记,又去拜见老师唐鉴 。唐鉴审读他的日记,见满纸都是痛骂自己不成器的话,很是满意 。翻到二十二日的日记,看上面写道:“自今日起改号涤生 。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唐鉴称赞:“有志气!涤生,望你今后涤旧而生新 。”
3、“不为圣贤,则为禽兽 。只问耕耘 ,不问收获 。”
释义:如果不能以圣贤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便只能与禽兽一般为欲望所控制 。只关心付出多少,不关心结果怎样 。
出处
唐鉴曾送给曾国藩一本自著《畿辅水利》,一张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善化唐鉴 。”
跟了唐鉴一段时期,尤其在通读了他的《畿辅水利》一书后,曾国藩看出这位理学名臣并不是埋首故纸、空谈心性的书呆子,而是关心民瘼、留意经济、学问渊懿,亦不乏谋略的能吏 。同样,唐鉴也知道曾国藩是老成深重、极有心计的干才 。以后,唐鉴、国藩师生之间往往探讨程朱之学少,推究兴衰治乱的历史多 。
4、“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
释义:无论是处世还是用兵,平时深藏锋芒,关键时果断出手,出手便能解决问题 。
出处
曾国藩出兵征讨太平军前,有人赠予曾国藩一口家传古剑,他的岳父欧阳老人说:“涤生(曾国藩字)今日喜得宝剑,老夫也高兴 。老夫十分喜爱旧日读过的一首古剑铭,现把这首古剑铭送给你,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
曾国藩听完这首古剑铭后,明白岳父的深远用意,十分感激地站起来说:“国藩牢记在心 。”
5、“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释义:赞扬别人要在公开场合,批评别人要在私底下 。
出处
曾国藩率湘军攻占武昌后,六弟曾国华带领在湘乡招募的五百勇丁来到武昌 。曾国藩见到这个出抚给叔父的六弟,心中很是高兴 。四个弟弟,他认为最有出息的便是这个为人倜傥雄奇的六弟 。于是亲向六弟传授带勇识人的经验 。
曾国藩知道弟弟的脾性,说:“衡人亦不可眼界过高 。人才靠奖励而出 。大凡中等之才,奖率鼓励,便可望成大器;若一味贬斥不用,则慢慢地就会坠为朽庸 。对待部属,大哥有两句话,望弟切记 。”
国华望着大哥,诚恳地说:“请大哥赐教 。”
“这两句话是: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
国华点点头,轻轻地重复一遍 。
6、“打脱牙和血吞”
出处
曾国藩对洋人的坚船利炮,以及诸如千里镜、自鸣钟、机器等,由衷地佩服 。三十年前惨败于洋人的教训,他记忆犹新 。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对外国与中国在军事上的悬殊他看得很清楚 。一个基本认识已在他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与洋人相争,不在于一时一事的输赢,而在于长远的胜负 。中国目前不如洋人,一旦开仗,只有失败 。要靠“打脱牙和血吞”的精神,忍辱发愤,徐图自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