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伦森效应,阿伦森效应的应用( 五 )


请客的老板问我,“老师,您怎么也会这招?”我问他指的是哪一招,他说,在我们企业里,这就是打一巴掌揉三揉 。您可是把那店老板揉舒服了 。“打一巴掌揉三揉”是一种民间偏方,有效地运用于先鞭策再鼓励,促动人的积极性 。心理学上则称为“阿伦森效应” 。
心理学家阿伦森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 。他用实验证明,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用四种不同的模式:始终褒扬有加,始终贬损否定,先褒后贬,先贬后褒 。结果,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种先贬后褒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种先褒后贬最为反感 。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平静地加以承受 。然而,继之不被褒奖反被贬低,挫折感会陡然增大,这就不大被一般人所接受了 。递增的挫折感是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心理反感的 。相反,先给予批评和否定,使其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和自己的不妥,再给予足够的肯定和鼓励,会使对方从挫折中走出来,深怀感恩之心,看到希望,奋起努力 。
所以,大多数人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 。我们就要善用褒贬,先贬后褒 。当然,阿伦森效应也可以给我们另外的提示,职场中,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要尽量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造成他人对自己印象向不良方向的逆转 。同样,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判断过程中,也要避免受阿伦森效应的影响 。
初恋的情人,因为有缘相识而兴奋不已,把所有的好话说尽,尽自己所不能也要满足对方欢心,虽然真诚,但是很难持久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再没有那么多的甜言蜜语,也不能继续支持超限的奉献,对方就会觉得你对其一天不如一天,渐生矛盾 。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为了得到领导的认同,同事的接纳,往往会“新官上任三把火” 。不惜借助他人资源,也要尽力表现出众 。可是,后来自己身心很难支持,渐渐无声无息,反倒被人认为“三分钟热气”不屑一顾 。人们对事物、对人的期待都是不断提高的,高开始,低结束最令人失望 。不断进步和与时俱进才是情理之中 。
求一本介绍各种心理学效应的专业书籍,要全面具体,适合初学者 。郑小兰的内本就算了

阿伦森效应,阿伦森效应的应用

文章插图
心理学的166个效应大全(一)
2008-12-22 14:30:16 来自: 神秘之翼水之花(好好生活)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
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 。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 。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 。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 。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 。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 。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 。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 。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