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号的由来 除号的由来动画


除号的由来 除号的由来动画

文章插图
除号的由来1除法运算所使用的除号“÷”被称为雷恩记号,因为它是瑞典人雷恩在1659年出版的一本代数书中首先使用的 。1668年,他这本书译成英文出版,这个记号得以流行起来,直到现在 。
1666年,莱布尼兹在他的一篇论文《组合的艺术》中首次用“:”作为除号,后来逐渐通用,现在德国、前苏联等国一直在使用 。
「÷」(除)的符号有两种说法 。一是该符号代表除法以分数的形式来表示,一的上方和下方各加「 」,分别代表分子分母 。另一种说法,以分数表示时,横线上下的「 」是用来与「-」区别的符号 。
德国知名科学家莱布尼兹,则认为「×」的符号,虽然使用普遍,却bai易和代表未知数的「X」混淆 。所以他主张采用「^」符号来代替 。他还主张以「:」替代「÷」的符号 。不过这两种符号,迄今并未实施 。
小学「四五六年级」数学 上册 知识点整理21.大数的认识
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
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 。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 。
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
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 。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
4.数位
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 。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 。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
5.数的产生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 。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 。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 。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 。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 。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 。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
6.自然数
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 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
7.计算工具
算盘、计算器、计算机
8.射线
在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 。如下图所示:
射线特点
(1)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它从一个端点向另一边无限延长 。
(2)射线不可测量 。
9.直线
直线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 。
10.线段
线段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时这些字母也表示线段长度,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 。其中AB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 。
11.线段特点
(1)有限长度,可以测量
(2)两个端点
12.线段性质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2)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
(3)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
直线没有距离 。射线也没有距离 。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 。
13.角
(1)角的静态定义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