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金毛训练基地排名

碧道,被称为城市治水升级版,在基本解决河涌水质黑臭问题后,广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万里碧道建设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从单纯治水到城市综合治理的转变,真正还清于水、还水于民、还绿于岸,打造理想水生活 。根据规划,广州力争2022年完成三纵三横骨干网建设、建成碧道1000公里以上 。截至目前,已建设碧道778公里 。
一条条穿城而过的碧道各具特色,却都匠心独具,成为市民的休闲地、亲水地,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阅江路碧道:
“五道合一” 休闲玩乐设施都有
在海珠区阅江路碧道,孩子们在小游乐园里玩耍,年轻人在碧道上跑步、骑行,还有人悠闲得在江边钓鱼 。阅江路碧道属都市型碧道,西起广州塔,东至琶洲大桥,全长6.6公里,现已全线建成开放 。该碧道以“阅江汇客·都市生活”为理念打造全人群的都市亲水生活场景,沿着阅江路碧道向前,一路绿意盎然,抬头望去,琶洲试验区建设热火朝天,一幅现代数字经济与绿色生态交织的画卷正在展开 。阿里巴巴、腾讯、TCL、三一重工、唯品会、科大讯飞……一幢幢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五道合一”是阅江路碧道的特色,从江边到绿地,6米的漫步道、3米的跑步道和3米的骑行道全线无障碍覆盖,跑步道与骑行道都采用防滑弹性材质,提升跑步骑行体验 。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与有轨电车道、珠江水道共同实现五道贯通,串联琶洲西区、会展中心、琶洲东区、广州塔、海心沙、二沙岛等重要节点 。
带着孩子在碧道上玩耍的刘女士告诉采访人员:“这里的环境好,空气好,交通又方便 。有轨电车就在旁边,还能晒到太阳,比室内的游乐园更适合孩子 。”注重品质与细节是广州碧道建设的特色,采访人员看到,游乐园里的“沙池”铺的不是沙子而是小块的树皮 。负责阅江路碧道设计的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使用小块树皮避免了孩子玩耍时,鞋子总会进沙的情况,而且树皮也更柔软,对孩子更安全 。”此外,阅江路碧道上的草地并没有设置任何禁止人进入的设施,相反,设计者希望市民与草地亲近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说:“碧道上种植的是兰引三号草,就是足球场用草,适应力强、耐踩踏 。我们希望看到人们在草地上搭帐篷、野餐,嬉戏、玩耍,好好享受这美好的滨水空间 。”
人气旺是阅江路碧道的又一大特色,碧道上相隔不远的两处儿童活动空间,每到周末、节假日都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琶洲大桥底还有为年轻人定制的可以玩滑板和轮滑的极限运动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说:“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广州的公共空间非常缺乏这类场地,要不就是封闭管理场地 。我们利用桥下空间风雨无阻的特点,结合场地原本的高差变化,创造了丰富的起伏和多样的滑道,还与专业的滑板团队对接,加强场地的专业体验 。”
大源支流碧道:
网红打卡点 助力乡村振兴
说起大源支流碧道,要先从大源村说起 。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大源村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实际居住人口超20万人,是广州市“最大的城中村”,电商经济发达,也是我国首个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的“淘宝村” 。2019年以来,大源村探索打造大源支流乡村型碧道试点,大大增加了群众亲水性,提升了生活幸福感 。
大源支流碧道共贯通河道2.65公里,沿涌边建设慢行道1.09公里 。在清澈的溪水上搭建了褐色的木栈道连接上下游,并配套白色栏杆、凉亭、石凳等设施,两岸绿草茵茵、小花盛开,一派怡人的景观 。湖北人杨美珍自称是“大源媳妇”,她告诉采访人员:“我嫁到大源村已经有20多年,刚来的时候大源支流是可以下去洗衣服的,每天也从这里挑水回家喝 。后来水质变差了,就再也没有人来挑水 。”在杨美珍看来,现在的大源支流比以前更美,“碧道建成后,本地人、外来人都喜欢到这里走走,沿着碧道设置的羽毛球场、溜冰场更是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每天傍晚在这个小广场上跳舞的人也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