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指哪些_人性指的是什么


人性指哪些_人性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人性指的是什么1人性从狭义上是指人的本质心理属性,是人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属性;广义上是指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属性,其中包括人与其它动物所共有的那部分心理属性 。无论是人的本质心理属性,还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属性,由于都是人所共有的心理属性,这种属性也就不可能是后天的结果,只能是人类天性,属于无条件反射 。
人性这个词,中西文明分别都言说了数千年,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2今天我们来谈谈人性 。稍作思考我们就会发现,这几乎是一个囊括了与人有关的一切话题 。因此,我们就从西方的人性观谈起,而且主要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谈,这样就可以把我们即将讨论的人性这个概念的外延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从而也就有了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了 。
西方的人性观肇始于柏拉图,之后,西方哲学家大都间接地或直接地认同了柏拉图的人性观,尽管后世对他的人性观有所发展,但基本上还是在其所确定的框架内进行的 。就人性观而言,后世哲学家所做的发展当然还是对“柏拉图学说的一系列脚注”(怀特海语) 。
自今日起,我们将陆续谈谈西方的人性观,主要是从不同哲学家的角度来谈 。当然,首先是从柏拉图的人性观谈起,本文也主要介绍柏拉图的人性观 。
由于人性问题是《理想国》的重要内容之一,且与其他重要内容特别是与核心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在讨论人性问题之前,我们首先介绍一下《理想国》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
简言之,《理想国》讨论的核心内容是正义之邦(国)的构造、实现以及治理的问题 。该书涉及了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除了谈论城邦正义之外,还讨论了个人正义(个人正义正是与人性问题有着直接的关联)的问题,并阐述了两者之间的互通性,同时也系统地阐述了正义的概念 。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乌托邦,该书也是人类最早的一部关于理想社会系统构想的名著,是他对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度所做的一种构想,也是对社会蓝图的一种系统勾勒 。该蓝图甚至还预设了,只有在他所预构的“理想国”里,真正的正义才能完全实现 。
以下我们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柏拉图关于人性问题的论述 。
一、人性问题的提出人性问题的提出来自于《理想国》(第四卷)里有关城邦正义问题讨论结束之时,在那里,柏拉图引出了他的人性问题 。他关于城邦正义是如何说的呢?
他认为,城邦的三种德性(美德或品质)存在于城邦的三种人之中,三种德性分别是智慧、勇敢和节制,三种人分别是护(监)国者、辅助(护卫)者、生产(劳动)者(这三种人还有其他译法) 。三种德性与三种人并非完全对应 。智慧是属于护(监)国者的,勇敢是属于辅助(护卫)者,但是节制却是所有人都拥有的 。在城邦里,三种人拥有这三种品质,且他们各司其职,那么城邦就是正义的!
柏拉图在讨论完城邦正义问题后,话题一转,提出了如果是针对个人的灵魂而言,是否也存在着类似城邦里所说的三种品质(或禀赋)?(需要指出的是,在当时的古希腊社会里,对“人性”的称呼是人的“灵魂”,这也是一种比较笼统的说法,它是指在人的身体之中的一种非物质的、主宰人的东西,但是当时它也不叫人的“精神” 。)
他首先肯定地说道,“我们也可以假定个人在自己的灵魂里具有和城邦里所发现的同样的那几种组成部分 。”(柏拉图,1986,435C)但是却没有说出是哪几种 。
他继续说,“我们又碰上了一件小小难题,即在灵魂里是否有这三种品质?”(柏拉图,1986,435C)他又问道,“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和城邦里一样的那几种品质和习惯吗?”(柏拉图,1986,435E)
接着他又问道,“个人的品质是分开的三个组成部分呢还是一个整体呢?就是说,我们学习时是在动用我们自己的一个部分,愤怒时是在动用我们的另一个部分,要求满足我们的自然欲望时是在动用我们的第三个部分呢,还是说,在我们的每一种活动中都是整个灵魂一起起作用的呢?”(柏拉图,1986,436A-B)
在问上述这个问题时,其实他就已经提出了人性的三个方面了:学习(理智)-认识,愤怒-情感,欲望-意志,这种划分基本上是一种横向的划分,而城邦中三种人的三种德性基本上也接近于横向的划分,但却带有一些等级性质的 。之后,他以干渴和饥饿为例,详述了人性的这三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