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钺之诛


斧:《卯集下·斤字部》《唐韵》方矩切《集韵》《韵会》匪父切 , □音甫 。《说文》斫也 。《释名》斧 , 甫也 。甫 , 始也 。凡将制器 , 始用斧伐木 , 已乃制之也 。《广韵》神农作斤斧陶冶 。《易·旅卦》得其资斧 。〈注〉斧 , 所以斫除荆棘 , 以安其舍者也 。《孟子》斧斤以时入山林 。《诗·豳风》既破我斧 。〈传〉隋銎曰斧 。又凡以斧斫物 , 亦曰斧 。《古诗·苦寒歌》担囊行取薪 , 斧氷持作糜 。〈注〉天寒水冻 , 故斫氷作粥也 。又仙名 。《左思·蜀都赋》山图采而得道 , 赤斧服而不朽 。〈注〉列仙服丹砂不死也 。又《仪礼·觐礼》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 。〈注〉依 , 如今绨素屛风也 。有绣斧文 , 所以示威也 。斧谓之黼 。又钺斧 , 今仪仗中亦有之 , 其形圆如月然 。《集韵》或作鈇 。

钺:《戌集上·金字部》《广韵》《集韵》《韵会》□王伐切 , 音越 。《广雅》钺 , 斧也 。《书·牧誓》王左杖黄钺 。《左传·昭十五年》鏚钺秬鬯 。〈疏〉钺大而斧小 。《太公·六韬》大柯斧重八斤 。一名天钺 。《释名》钺 , 豁也 。所向莫敢当前 , 豁然破散也 。又星名 。《史记·天官书》东井为水事 , 其西曲星曰钺 。《说文》本作钺 。大斧 , 钺车銮声 , 呼会切 , 引《诗》:銮声钺钺 。《徐铉曰》俗作鐬 。以钺作斧钺之钺 。非是 。《正字通》按徐说迂曲难通 。《说文》□越狘皆从钺声 , 钺从钺 , 读若诲 , 别训銮声 , 自相矛盾 。徐渭俗作鐬非 , 不知从钺无嘒声 , 尤非 。古作钺 。司马法 , 从钺 。诗书周礼史传 , □从钺 。钺当即钺之重文也 。

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 , □音枝 。《说文》出也 , 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 。一者 , 地也 。《玉篇》是也 , 适也 , 往也 。《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 , 则无不之也 。又於也 。《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注〉之 , 适也 。《朱传》犹於也 。又语助辞 。《书·金縢》礼亦宜之 。《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 , 或句中 , 或语尾 , 或层出 。如毛诗我之怀矣 , 共武之服 , 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 , 六句九之字 , 常华章左之左之 , 六句八之字 , 可以例推 。又此也 。《诗·周南》之子于归 。〈注〉之子 , 是子也 。又变也 。《易传》辞也者 , 各指其所之 。《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 , 左传 , 遇观之否 。言观变为否也 。又至也 。《诗·鄘风》之死矢靡他 。又遗也 。《扬子·法言》或问孔子 , 知其道之不用也 。则载而恶乎之 。曰:之后世君子 。〈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 , 乃载以遗后世 。又姓 。出《姓苑》 。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 , 物有所指 , 事有所属 , 地有所往 , 连属之辞也 。通作旃 。《诗·唐风》舍旃舍旃 。又《魏风》上慎旃哉 。□与之同 。通作至 。往彼曰之 , 到此曰至 , 音义互通 。又《韵补》叶职流切 , 音周 。《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 , 甯戚歌而饭牛 。不逢尧舜与桓缪兮 , 世孰云而知之 。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 。如之本芝草 , 乎本吁气 , 焉本鸢 , 后人借为助语 , 助语之用既多 , 反为所夺 , 又制字以别之 , 乃有芝字吁字鸢字 。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 。)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