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瑜:关于尽忠报国和岳母刺字的传说

岳母刺字是在民间流传已久 , 且极富教育意义的故事 。据一位先生在电话里谈及 , 说岳飞前妻刘氏改嫁 , 岳飞的後裔们尚能接受 , 说没有岳母刺字 , 他们就不能接受 。其实 , 单纯从感情上讲 , 我又何尝愿意否认这个至今仍激励着中国人爱国精神的故事呢?但无奈的是岳飞孙岳珂所著的《鄂王行实编年》中就根本没有记述此事 , 《鄂国金佗稡编》卷9《遗事》仅存如下一段记事:
“先臣天性至孝 , 自北境纷扰 , 母命以从戎报国 , 辄不忍 。屡趣之 , 不得已 , 乃留妻养母 , 独从高宗皇帝渡河 。河北陷 , 沦失盗区 , 音问绝隔 。先臣日夕求访 , 数年不获 。俄有自母所来者 , 谓之曰:“而母寄余言:‘为我语五郎 , 勉事圣天子 , 无以老媪为念也 。’”乃窃遣人迎之 , 阻於寇攘 , 往返者十有八 , 然後归 。先臣欣拜且泣 , 谢不孝 。”
网络配图
由此可见 , 岳母虽是位普通农妇 , 却是深明大义 , 仅就此段记事而论 , 也足以令人崇敬 。关于岳飞背刺“尽忠报国”四大字的原始记录 , 则见於《宋史》卷380《何铸传》 , 乃是在审问岳飞之际:
“飞袒而示之背 , 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 , 深入肤理 。”
这表明岳飞背上的刺字已是年深月久 。上引两条最原始的记载当然不能提供岳母刺字的证明 。从情理上推断 , 岳母作为一个普通农妇 , 一般只怕不认字 , 而当时的刺字是一项专门的手艺 。《水浒传》第八回说林冲被“刺配远恶军州” , “唤个文笔匠 , 刺了面颊” 。第十二回说杨志被判刑 , 也“唤个文墨匠人 , 刺了两行金印 , 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 , 表明宋时并非是任何人都有随便给人刺字的手艺 。
即使以古代演义小说或戏曲而论 , 被编入《全元戏曲》卷11的《岳飞破虏东窗记》 , 据编者分析 , 其中有明人修改的痕迹 。其十八出描写岳飞被周三畏审问时回答:“岳飞若有此事 , 岂肯自幼‘尽忠报国’四字刺入肤里?”这段话到底是元人戏曲原有的词句 , 还是明人人修改者 , 就难以判断 , 但也表明元代戏曲仍可能沿用历史记载 。此後可能是在明朝成化时 , 姚茂良所撰《精忠记》传奇的第十六齣描写同样剧情 , 岳飞回答说:“大人在上 , 岳飞从幼便以‘尽忠报国’四字铭刻於身上 , 请大人细验 。”
网络配图
明嘉靖刊本的《大宋中兴演义》中也还是没有岳母刺字的故事 , 小说卷1只是说岳飞在“靖康间 , 见胡马纵横 , 宋兵畏缩 , 乡中好汉皆来就他入山为寇 。飞谓之曰:‘大丈夫不著名於史册 , 而为鼠窃狗盗 , 偷生於世 , 可乎?’乃令人於脊背上刺‘尽忠报国’四大字 , 以示不从邪之意” 。小说卷7说:“岳飞取供状罢 , 复将衣裳裂开 , 转过脊背 , 与周三畏看 , 有旧刺下‘尽忠报国’四大黑字 , 深入皮肤” 。
明末冯梦龙撰《精忠旗》传奇 , 其第二折“岳侯涅背”则编撰了岳飞请张宪刺背的故事 , 今摘录如下 。生(岳飞)说:“张宪 , 你把刀来 , 在我背上深深刻‘尽忠报国’四字 。”生“解袍露背介” , 末(张宪)说:“怕老爷疼痛 。”“生大怒介” , 说:“唉 , 我岳飞死且不惧 , 怕甚么疼痛!”末说:“既如此 , 小人大胆动手了!”“作刻介” , 末说:“刻完了 。”生说:“与我以墨涅之 。”“末应涅介 , 外(苍头)与生穿衣” , 末说:“老爷固然立志报国 , 何苦忍此疼痛?”生说:“张宪 , 如今为臣子者 , 都则面前媚主 , 背後忘君 , 我今刻此四字於背上呵 , 唤醒那忘主背君的 , 要他回顾 。”看来 , 作者是深感於明末“文臣爱钱 , 武臣惜死” , 而作此针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