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出游要带马桶浪迹天涯并不浪漫

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 , 大约是今人古人都可以有的 , 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 对过去的人而言就是天方夜谭了 。条件简陋不说 , 沿途的危险重重 , 教人望而却步 。《论语》所说的“父母在 , 不远游 , 游必有方” , 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告诫 。
网络配图
旅行有风险 , 上路须谨慎
爱旅行的驴友 , 想必都知道徐霞客 。或许 , 你所了解到的徐霞客 , 是位伟大的旅行家和冒险家 , 他不但凭借布衣之身 , 而且倾尽一生之力 , 踏遍当时除四川外的两京十二省之地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 , 是他旅途的艰辛以及为完成此次“壮举”所付出的代价 。
明代的旅游活动十分兴盛 , 尤其到了晚明 , 大众化的旅游更是成为一时的风尚 。纵然如此 , 以冶游为目的出行 , 大部分也都是短距离的 , 虽然一些名山大泽通常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 由于路程遥远 , 能够到达的人并不多 , 于是散落于城市中的园林便成为了出行最佳的选择 。再看徐霞客游历过的地方 , 生长于江苏江阴的他 , 不仅把附近的江浙、安徽、江西、山东一带的名山大川全都跑了个遍 , 在最后一次旅程中 , 他甚至跑到了湖广、贵州、云南一带 , 四年都没有回家 。他到过的这些地方 , 有的是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 , 有的则是荒凉偏僻的边疆之地 。
【古人出游要带马桶浪迹天涯并不浪漫】那时候的交通工具不像现在飞机、高铁这样方便 , 除了骑马、乘舟 , 偶尔乘肩舆、轿子 , 大部分路程 , 徐霞客都要徒步 。长途跋涉最终让徐霞客在完成最后一次出游归来的途中“两足俱废” , 丽江太守派人用肩舆将他送回江阴的家中后 , 他已经“不能肃客” , “惟置怪石于石榻前 , 摩挲相对” 。
旅行条件简陋之外 , 徐霞客还需要和沿路的盗匪斗智斗勇 。猖獗的盗匪是旅行中除了自然灾害之外对旅客构成的最大威胁 。徐霞客本人在旅程中就曾三次遇盗 , 有一次卧眠于船上 , 半夜贼竟破舱而入 , 船夫父子二人惨死 , 所幸的是 , “乱刃交戟”之下 , 盗匪除了抢走了徐霞客所带的行装 , 未伤及其性命 。
网络配图
明清小说中有很多关于盗贼出没、劫掠商旅的情节描写 , 在一些地方志中 , 往往也有盗贼纵横于要道 , 商旅不敢行的记载 。保存至今的《一统路程图记》《士商类要》等明清商书中 , 还有对商人在旅行安全方面的提醒 , 对于容易出现盗贼土匪的路段 , 商书一一进行了说明 。此外 , 对于那些以走私为由的小贩 , 以及对外地来客十分热心的牙行 , 商书中也做出了警告 , 这些人往往心怀不轨 , 外表良善 , 实则很有可能为盗匪等不法之徒 。
徐霞客十六次出游皆能平安归来 , 这个壮举为他在后世赢得了“伟大旅行家”的美誉 , 也为他在当时的文人圈中赢得了声誉和美名 。文坛领袖钱谦益曾专门撰文纪念他 , 时人论及徐霞客时 , 也多以“奇人”赞之 。
称其为“奇” , 部分是由于他的“不务正业” 。在那个以科举入仕为正途的年代里 , 他非但不习举业 , 反而花了大把时间在外远游 。不仅如此 , 他的游还不以纯玩为目的 , 沿途欣赏风景的同时 , 他还对各地的人文、地理等进行了考察和记录 , 写下了被今天视为经典的《徐霞客游记》 。这部“皇皇巨著”在徐霞客生活的年代里 , 既不能用来售卖以糊口 , 亦不能用来作为入仕的敲门砖 。用优雅的语言评价徐霞客 , 他是“奇于时与世” , 说白了 , 在当时的凡夫俗子看来 , 他就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 。